第二百一十三章 五姓四族

    第二百一十三章 五姓四族 (第3/3页)

,官职再高也是空中楼阁。

    于是高澄为他们找到了维护宗族利益的理由。

    没有什么利益比宗族存续更重要。

    他们以尔朱氏暴行为例,细数高氏实力之余,又详述这些年高澄的德政,以及自身力量,终于说服了一众利益受害者。

    终究不是禁奴,每人每年20钱的税收对于他们来说也能承受,无非是不能像过去一般奴仆成群而已。

    只不过禁止奴仆耕牛授田,确确实实是在宗族经济上大砍了一刀。

    但谁也不想落得恒农杨氏的下场,谁知道这群胡人能干出什么事来。

    高家父子虽然自诩渤海高氏出身,但其军事力量主要由六镇鲜卑与尔朱氏的契胡部众构成。

    得用的汉军仅京畿兵,三万四千人中又有段韶麾下三千鲜卑士卒以及四千武川鲜卑。

    京畿兵汉军只要两万七千人,两万盐兵新组,外人都以为是看护盐场的杂兵而已。

    这点人手相较于并州胡,确实无足轻重。

    得益于尔朱氏的残暴,恒农杨氏的遭遇让这群世家大族认清了胡人的下限:

    明明盟誓,只诛首恶,待杨氏放松警惕,立即便是宗族被屠的下场。

    在高澄抵达幽州之前,范阳卢氏终于在卢恭道、卢询祖父子的游说下,愿意接受现实。

    这其中有没有感受到高澄大军北上的压迫感,不得而知。

    范阳卢氏表态支持朝廷关于废除奴婢、耕牛授田的政令,也是河北四姓五族最后表态的一家。

    赵郡李氏所在殷州有窦泰驻军三万,早早就表示了对天子元善见的支持。

    清河崔氏受迫于定州刺史厍狄干的兵威,同样对赵郡李氏的做法表示附议。

    同样归属于定州的博陵崔氏更不用提,因高澄信重博陵三崔,信都建义的政治回报,他们赚得盆满钵满,自身又处于定、冀二州交界处,北有定州刺史厍狄干,南有冀州刺史娄昭,因此,他们最先表示对元善见政令的拥护。

    剩下的渤海高氏是河北士族在信都建义中出力最多的宗族,又有高欢硬蹭,得以跻身河北四姓五族,但底蕴终究不如其余家族深厚。

    况且重要人物高乾、高慎、高敖曹、高季式,高乾、高慎远在晋阳,高敖曹镇守广州,仅有高季式独自回了河北。

    高季式是个什么成分就不用多说,渤海高氏的武装力量尽在高家四兄弟手中,有高季式的全力支持,渤海高氏也只比博陵崔氏晚了一步。

    至于背后有多少族人对自己唾弃,高季式不以为意。

    高澄一声令下,连二哥都敢捉的他,难道还会怕族人的风言风语不成。

    在获得河北四姓五族的支持后,高澄立即向洛阳发去消息:

    废除奴婢与耕牛授田以及恢复汉制,可以实施了。

    依靠门阀上位的隋唐都能在全国推行的事情,以六镇鲜卑为主体的高氏,在关东又怎么会横生波折。

    晚上十二点前还有一章,这个国庆在女朋友老家过,只能用手机码字是其次,主要各种应酬忙不开,真不是故意更新少,更新晚,昨天更新晚了九分钟,痛失全勤就很难受。

    感谢书友20210301106459628416的打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