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明哲保身

    第二百三十三章 明哲保身 (第1/3页)

    孝文帝太和十一年,划冀、定二州各一部,析置瀛州,以赵都军城(今河北河间)为治所。

    高澄三巡河北的时候,瀛州牵扯出贪腐窝案。

    高欢侧室韩智辉之兄,韩轨麾下府佐幕僚及左右近200余人获罪,仅长史张曜一人清廉独免。

    瀛州刺史韩轨被送往晋阳,长史张曜升任行沧州事。

    由沧州调任瀛州之人,正是太武帝拓拔焘之后,临淮王元孝友。

    获封王爵这种好事原本轮不到元孝友头上,因为他还有一位备受时人赞誉的兄长,元彧。

    尔朱荣死后,尔朱兆攻入洛阳,时任尚书令的临淮王元彧,在拜见尔朱兆时,辞色不屈,被其士卒殴打致死,元孝友因此袭爵。

    兄长元彧因守节被殴而死这件事,对元孝友造成巨大的冲击,犹如一池陈醋,浸软了他浑身骨头。

    在高氏掌权的大背景下,元孝友认定出身宗室就是自己的原罪。

    为了洗刷这一罪责,更是为了保命,元孝友谨小慎微,打定主意要当高澄的贴心小棉袄。

    所谓贴心,倒不是学崔季舒给小高王找寡妇,而是他积极推行高澄颁布各项政令,贯彻落实高澄所抄袭的《施政纲要》,将其视作自己的行为准则。

    在高澄巡视沧州时,更是卑颜屈膝,堂堂宗王,以奴仆自居,尽心侍奉。

    鉴于元孝友如此强烈的求生欲表现,本就不打算尽诛元氏男丁的高澄,怎么也要保他一世富贵。

    在高氏逐步加紧对地方的控制这一背景下,若不是用心卖力的舔,哪有元孝友如今身为唯一宗室刺史的荣光。

    元孝友时常与洛阳亲友通信,请求朋友为他转送高澄在朝堂上的讲话,并将其记录为《高澄语录》,据说那本册子片刻不离身,还时常拿出来与僚佐共同参详,领会其中深意。

    高澄在沧州时就曾要来这本册子查看,果然几乎自己每一次公开发言都记载在内,其中还夹杂着许多元孝友自己的阅读理解。

    面对元孝友的这些行为,哪怕是高澄这么一个穿越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