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西魏八柱国

    第二百三十八章 西魏八柱国 (第2/3页)

,将合计48000人的西魏战兵划为六军,每一军8000人,由赵贵、李虎、李弼、于谨、独孤信、侯莫陈崇六人分别统率。

    同时宇文泰在形式上采取鲜卑旧日的八部制,立八柱国,除自己与六军统帅以外,再加一个并无实权,只是挂名的广陵王元欣。

    六军统帅之下,各有两名大将军,分别领兵4000人,大将军麾下又有两名开府,分别领兵2000人,开府又有两名仪同,各领兵1000人。

    六柱国、十二大将军、二十四开府、四十八仪同这一统辖系统脉络清晰,相较于同时期的东魏、南梁,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身处洛阳的高澄对此视若无睹,一来,东魏战兵主力远在晋阳,不归他的管辖。

    其次,适合西魏的军事制度不一定适合东魏。

    无论高欢、高澄都不可能在效仿西魏,在士兵和军官的关系上,保持鲜卑旧日的氏族关系,将二十万并州胡分派给诸将。

    说到底,西魏四万八千人的主力部队本就并非宇文泰一人所有,他的上位也只是贺拔岳意外身死,受众人推举,相当于是一个创业团体推选出来的领头人。

    否则也不至于等到沙苑大胜,宇文泰才收获都督中外诸军事,成为西魏名正言顺的最高军事统帅。

    高澄关注的并不是西魏的统辖系统,而是宇文泰扩军8000人的举动。

    关西如今依旧艰难,不只是窦泰、厍狄干在春耕时践踏渭北,更是由于大旱过后,人口的缺失并没有得到补充。

    在这样的处境下,宇文泰依旧咬牙扩充脱产战兵,这表明哪怕他抄袭高澄各项政令,在关西推动改革,都只是在将士休整时,顺手为之。

    他的重心依旧在军事层面,而非休养生息,各谋发展。

    在姜维与费祎之间,他选择做姜维,因而西魏百姓的税负负担远高于东魏,毕竟就这么点人口,不止要维持四万八千人的脱产战兵,以及各地州郡兵,还受高澄恶性竞争的影响,需要为士卒发饷。

    财政压力并不比西征大败时的东魏轻。

    不过在民生层面,宇文泰并非没有建树,大行台左丞苏绰进献计帐与户籍之法,即预定次年徭役概数,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