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入幕之宾

    第二百四十二章 入幕之宾 (第3/3页)

从而稀里糊涂的参与了这场信都建义。

    也正是这样的缘由,高敖曹对当时一起被绑去信都的崔赡多有了解,这才在他十五岁时,立即发出邀请,任他为主薄,并将政务全盘托付。

    崔赡急着入职高敖曹幕府,并非是担心受高澄重用的崔暹报复,而是自认为有崔暹从中作梗,自己难以跻身高澄幕府,这才受高敖曹之邀,与他同赴广州。

    毕竟清河崔氏的门第摆在那里,历史上,娄昭君为自己最小的嫡子,这一世以贺六浑的身体状况也不知道还能否出世的第十二子,高济,与崔赡的亲姑姑、崔甗之妹说亲,还要特意交待高济:

    ‘好好表现,别惹了崔家人耻笑。’

    这种事情熟读史书的高澄自然知晓,他好奇的是崔赡祖父崔休死于公元523年,也就是高澄出生后的两年,享年六十三岁。

    崔家女再怎么往小里估年纪,怎么也是与小高王年岁相差无几,基于这份好奇,高澄得知崔赡、崔甗、崔休之间的关系后,特意命人察看,崔休确实有一个女儿与他同岁,待嫁闺中。

    原时空的老十二高济,史书并没有记载详细生年,但是老十一高湜生于538年,不管怎么算,崔家女最少也年长了高济十八岁。

    女大三,抱金砖,一想到高济怀抱六块金砖,就让好兄长高澄担忧不已,毕竟稚子抱金过市,可不是什么好事情,总要想些办法才是。

    当然,关于崔赡,高澄对其庶母冯氏的风流韵事更感兴趣,八卦嘛,人之常情。

    冯氏生性放荡,多与人有私情,其中就包括高澄的主薄,邢邵。

    北魏有两个广州,一个是前期从山西肆州拆分,后被废止,另一个孝文帝迁都后,为了护卫京畿,在洛阳与三荆之间的南阳盆地设立,治所在如今的河南鲁山县。

    上一章写了大半然后电脑死机,心态当场炸裂,重新写完后,倒头睡了三个多小时,不过夸下的海口确实没有做到,只更了8000,差了4000,又欠大家一个红包,等凑满五个到时候发在群里,毕竟咱虽然更新拉胯,但架不住总是夸下海口,凑满五个红包也不难,到下月12号不管凑没凑满,都会发在书友群,昨天没抢到的兄弟们到时候可要早些。

    继续睡会,起来再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