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 孝与义

    第二百五十五章 孝与义 (第2/3页)

自知之明,侍妾之父又如何,嫡妻之父、天子生父不还是照样被小高王用一床棉被给闷死了。

    因而,在南青州的任上,李徽伯积极推行各项政令,面对高澄时,更是毕恭毕敬,伏低做小。

    也让高澄不得不扶起行叩拜之礼的李徽伯,握着他的手婉言相劝道:

    “我与昌仪共结连理,李公自是澄的翁丈,又怎敢受翁丈如此大礼。”

    “下官与大将军虽是姻亲,然人情怎及法理,大将军代天巡狩,尊卑有别,还请大将军莫要再以翁丈相称,折煞了下官。”

    高澄无奈,只能就此作罢。

    可心底对李徽伯的姿态极为满意,以高澄的权势,又怎么会真的愿意以翁丈之礼事人,平白矮了一头。

    李徽伯有眼力见,高澄也不吝惜在南青州一众官员面前展现对李昌仪的喜爱,以及对李徽伯的亲近。

    当晚在刺史府中的宴饮,高澄独独带了李昌仪一人出席。

    席间,高澄明知故问李子旦为何不在李徽伯身边侍奉。

    李徽伯回答道:

    “犬子受用于相王,自当以功名为重。”

    留人为质,并非软禁,多是为嫡长子在晋阳安排职务,以此之名,将外州刺史的家眷留在晋阳。

    高澄闻言叹息道:

    “澄巡视南境,恰逢族叔失慈,故而奔赴彭城,族叔哀伤过度,食不下咽,以致形销骨立,澄每忆起,不禁为之神伤。

    “子欲养而亲不待,理易明,行却难,澄奔波忙碌,操劳于国事,不能侍奉双亲,常以此为憾。

    “然父王教导,男儿生于天地间,有大义与小孝之分,小孝者,朝夕请安于双慈,大义者,当以天下为重,尽忠国事,而后顾家。

    “此言,澄与诸君共勉。”

    高欢有没有说过这种话并不重要,没人敢去求证。

    重要的是高澄听说了不少风言风语,对高氏放父任职州牧,留子于晋阳为质的做法多有批判,认为不合孝道。

    高澄也认为除非是晚年才得独子,否则留子为质的做法并无多少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