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 崔高交恶

    第二百七十一章 崔高交恶 (第1/3页)

    流言蜚语并不是元静仪嫁进渤海王府才有。

    当高澄为元玉仪请封琅琊公主、为元静仪请封东海公主后,崔括就时常受到同僚异样的目光,不少人在他背后指指点点。

    但崔括不在乎,许多事情,冷暖自知。

    杀夫夺妻的例子多了去了,高澄宁愿背上强抢人妻的恶名,也没有选择在暗地里弄死崔括,光明正大迎娶一名寡妇。

    崔括是个明白人,无论如何也难以对高澄心生怨恨。

    更何况自来洛阳以后,崔括在高澄的关照下,官路亨通,又是高澄为他牵线,新娶了一名美妇,事业、家庭双丰收,旁人的指点又算得了什么。

    他们背后再怎么议论,等照了面,不还是要点头哈腰,给自己赔笑脸。

    崔括不在乎议论,高澄更不会为此烦心。

    自己名声再差,也仅限于好色,真要在民间随意寻几个寻常百姓,问一问对他为政数年以来的看法,谁又不对那些利民、惠民的政策交口称赞。

    如高隆之等人敢于光明正大讨论将来元善见的封国食邑问题,就是看明白了,作为晋阳兵权的继承人,又深得底层百姓拥护,没有人能够阻止高澄代魏。

    继高氏诸子相继获得郡公爵位,高澄的子女也在他几次代为推辞后受封。

    长子高孝章或封平阳郡公,次子高孝瑜获封长乐郡公。

    平阳郡位于晋州,白马城即平阳郡治所,高欢在此积聚实力。

    长乐郡属冀州,信都为其所属,高欢在此起兵创业。

    在高澄看来,都有其纪念意义。

    高孝瑜在历史上获封河南郡公,是在东魏迁都邺城,改河南尹为河南郡的背景下封爵。

    高澄自然不可能照搬。

    儿子们得了封赏,高澄也没忘了自己女儿,不止长女阿宓与次女果儿,就连刚出身的三女,连名字都没决定,也得了一个郡君的封号。

    与高孝章、高孝瑜不同,高澄这三个女儿在权贵眼中可都是香饽饽。

    与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