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 平安符

    第二百七十八章 平安符 (第1/3页)

    参与酒宴为高澄饯行的不只是文武要员,也有南赵公府的一席之地。

    而南赵郡公非是外人,正是高澄堂弟高睿。

    将满六岁的高睿看着场间的斛律羡引吭高歌,乐得只拍手,而与他同座的元季艳,温润的目光全落在了高澄身上。

    元季艳的情意,其实早在五年前,高澄就有感觉到,那时的她曾说会为自己诵经祈福。

    于是,南赵公府从此多了一间禅室,五年来,从未虚置。

    但高澄却不敢回应,他可以毫无心理负担的与宇文小姑欢好,哪怕对方的夫婿丘愿就在长安。

    敌我分明,本就是你死我活的对立,高澄毫无愧疚感。

    可元季艳终究是不同的。

    他与元季艳之间确有阻碍,但并非不可逾越。

    真要能豁出去,伦理道德又算什么,李治能娶父亲的女人,李隆基能抢儿子的媳妇。

    一位守寡多年的小婶,待高欢百年之后,高澄若是铁了心,谁又能阻止。

    但他太在乎自己的名声了,否则当年也不会断然拒绝郑大车的示好。

    高睿似有所感,回头看了一眼母亲,顺着她的视线望去,小脸上的笑容也敛了去。

    他是个早慧的孩子,四岁时读《孝经》,当读到‘资于事父’时,抽泣不止,食不下咽。

    虽不懂男女之情,却能感觉得到元季艳对高澄的特别。

    高睿从未声张,他不知该如何面对这段复杂的关系。

    是应该斥责母亲不能安分守己,为因私通庶嫂而被打死的父亲守节。

    还是应该放任自由,让母亲留份念想。

    元季艳察觉到高睿的情绪变得低落,低头关心道:

    “怎么了,身子不舒服吗?”

    高睿往元季艳的怀里靠了靠,轻声道:

    “阿母,你会不要我吗?”

    元季艳轻笑道:

    “休要胡思乱想,阿母只有睿儿,又怎会不要你。”

    说罢宠溺地抚摸着儿子的脑袋。

    “可伱若是有了大兄呢?”

    元季艳闻言愣住,手也停了下来,她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