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 抉择

    第三百一十九章 抉择 (第2/3页)

    侯莫陈崇是有过袭城经验的,当初贺拔岳身死,原州刺史史归听令于侯莫陈悦,侯莫陈崇受命征讨史归,以七名骑兵趁夜夺门,在内应的配合下,一举破城。

    但这一次,当他不辞辛苦绕道来到洛水北岸,却只看到夜幕下,玉璧城各门紧闭,城防森严,抹黑绕城一圈,细数后发现,四面城墙上,明火执仗的守军足有上万人,这也意味着城中必有相等数量的守军在白日里巡视。

    作为六军统帅之一的侯莫陈崇麾下仅有八千战兵,倒不是宇文泰不想增派人手,只是渭北多有东魏哨骑出没,为避免暴露行迹,无法加派人手,只能让侯莫陈崇自领其部。

    侯莫陈崇自随贺拔岳入关以来,常作先锋大将,勇气绝伦,可他并非一个莽夫,眼见玉璧城有备,且守军是自己的数倍,侯莫陈崇无论如何也不至于下令强攻玉璧,只得悻悻而归。

    所幸,因为绕道的关系,并未有被东魏哨骑察觉,否则这八千人招来东魏阻截,只怕难以逃回渭南,这也是宇文泰不敢加派人手的另一个原因,一旦行迹泄露,这支军队也将被葬送,所谓奇谋妙计,见效了,收获自然巨大,但其内含巨大风险也在于此。

    侯莫陈崇披星戴月返回渭南大营的时候,已经是太昌九年(540年)十一月二十二日的深夜,宇文泰得知玉璧守备充足,怅然无语。

    而渭河北岸十余里,东魏大营哪怕是在夜里,也是戒备森严。

    吃一堑长一智,三年前因宇文泰趁夜袭营而导致大败,这一次痛定思痛,怎么也不会再跳进同一个坑里。

    高家父子彻夜商议军情后,高澄走出营帐,月明星稀,他遥望长安方向,心中七上八下,明日就是约定的降卒叛乱的时间,,也不知道慕容绍宗能否功成。

    受命负责统御降卒,掀起暴动的正是久未露面的慕容绍宗。

    作为一名现代人,高澄很清楚,发动一场叛乱不难,难的是如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