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四章 定计

    第三百七十四章 定计 (第1/3页)

    萧渊明的劝降信还在去往合肥的途中,段韶等人领五万主力骑兵与二万州郡兵已经抵达淮阴与高澄汇合。

    “朕能得寿阳,全赖长猷(陈元康)献谋与诸将用命。”

    庆功宴上,高澄举杯对众人说道:

    “八公山一役,扬我大齐天威,望诸君继续努力,夺下合肥,全据淮南!”

    众人纷纷举杯相对,齐声恭维是高澄临阵决机才有此胜,尽皆满饮杯中酒。

    宴席上,高澄与众将欢歌曼舞,难得尽兴。

    自太昌二年,即公元533年起,高澄便一直在强调军中纪律,严禁私掠百姓,过往大多是高欢、高澄两父子亲自统军,少有如寿阳一战分兵。

    寿阳作为与合肥并列的淮南两大重镇之一,繁华母庸置疑,扬州还要等未来大运河开凿,才会兴盛起来。

    这一次众将领兵入寿阳,能够严格约束军纪,以最快速度恢复城内正常生产生活,更让高澄喜出望外。

    齐军占据寿阳,因展现出来的良好纪律,并未祸祸百姓,故而不曾激起寿阳百姓的抵抗,毕竟寿阳这些年,本就在南北之间反复易手,寿阳百姓对于是当梁人,还是当齐人,抵触情绪与江南不能等同。

    当夜,君臣尽欢,宴罢人散。

    翌日,宿醉后的高澄唤来陈元康等四名谋士与段韶,问策道:

    “寿阳、淮阴既下,我等也算在淮南站稳了脚跟,欲全据淮南,为今之计,又当如何作为?”

    陈元康昨日因献策之功,被高澄赏了三千匹布,与段韶、高敖曹、斛律金等同,为第二赏格,仅次于生擒萧渊明的彭乐,着实惹得其余三名谋士羡慕。

    今日高澄问策,王峻当先建议道:

    “合肥,淮南重镇也,若取之,各地必然望风而降,全据淮南易如反掌,臣以为当集重兵攻合肥。”

    此言一出,不等高澄斟酌,王伟便反对道:

    “合肥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