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一章 足陌钱(4000)

    第三百八十一章 足陌钱(4000) (第1/3页)

    有的人讲规矩,对待上层阶级有如春天般温暖,比如萧衍,自南梁立国以来,始终秉持优待士族的政策。

    还有的人不讲规矩,吃相极其难看,例如尔朱荣,为了走捷径,实现野心,悍然于河阴屠戮公卿。

    当然,这世上也不乏嘴上讲规矩,但吃相却好看不到哪去的人,北齐天子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众所周知,小高王是讲规矩的,只不过规矩得由他来定,不管这规矩合不合理,只要在他治下,你都得认。

    北齐继承北魏的均田制,为百姓分配无主公田,政令明文规定,自然要遵守。

    但什么叫做无主之地,这就得是高澄说了算,不能萧衍说这田地是你的,那就是你的。

    北齐承袭北魏,可不是承袭南梁,南梁的契约,小高王不认,也不能说是无理取闹。

    自打韦孝宽亲下江南,告知他江南士族是如何利用足陌钱疯狂剥削民众的时候,高澄就已经明白,他对南方士族再好,也不可能比得上萧衍。

    南梁如果有实力北伐,他们依然会恭迎王师,毕竟在北齐过日子,哪有萧菩萨治下舒坦。

    既然无法通过拉拢,使南方士族倾向于自己,那不如直接走底层路线,将被淮南士族豪强们所占据的土地,尽数收归公有,以此分配给广大贫苦大众。

    底层百姓或许能够轻易被蒙蔽,这种事高澄没少干,但他从来不敢轻视这些人的力量。

    只要得到他们的支持,北齐就能在淮南扎下根来,士族豪强若敢闹事,将那些人尽数迁徙去给高欢守陵,绝对不只是高澄的恐吓。

    所谓皇权不下乡,需要士族协助维持地方秩序,大不了迁徙一部分三河地区与关陇士族的旁支来淮南。

    归根结底,在北齐的兵锋下,这群淮南士族并不具备使高澄退让的条件。

    这样做也不是没有弊端,淮南士族的遭遇被江南豪强看在眼里,兔死狐悲,将来再要渡江南下,注定会激起他们的顽强抵抗。

    但相对应的,士族害怕自己的利益受损,而拼死抵抗齐军,但底层百姓为了能够分得田亩,也会站在北齐一方。

    这年头有人将北朝视作蛮夷,把高澄看成索虏,如在泰山郡面南而死的羊鸦仁,但更多饱受欺凌的底层人士,却不在乎所谓民族大义。

    侯景渡江,苦于兵士不足,依策逼迫豪族释放奴仆、婢女,由此得到奴婢们的拥护,迅速壮大。

    一个羯人尚且能被接受,更何况高澄亲近鲜卑之余,始终在标榜自己渤海高氏的汉人出身。

    或许将来北齐渡江南下,会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奴隶解放运动。

    江南的底层民众暂且不知道何时才能盼来曙光,但淮南的奴仆、婢女们却实实在在迎来了改变命运的契机。

    高澄摆下这场宴会,当然不只会局限于授田,释奴是他砍向淮南士族的第二刀。

    但相较于夺取他们的土地,淮南士族明显对释奴早有心理准备,毕竟这不是新鲜事,高澄早些年就在逼迫北方士族豪强们释放奴仆、婢女,北方士族受到的迫害,没道理他们能躲过去。

    眼看在场的家主宗老们一个个乖巧懂事的模样,高澄摆摆手,众侍卫随尧师把刀收起。

    接下来的谈话轻松且愉快,对于高澄所提的要求,诸如交出隐匿人口、奴仆婢女,配合官府为他们登记造册,分配田亩,成为纳税人口。

    与此同时,高澄也鼓励他们在不违反朝廷法令的情况下,可以积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比如贸易。

    北齐并不在政治层面抑商,只要你缴足了商税,并且不违法令,子孙也照样可以参与科举考试,光耀门楣。

    甚至在渡过了财政最困难的时期后,高澄已经放开了朝廷对食盐市场的垄断,允许私盐的出现,可该有的税,是一分都不会少收。

    这算是高澄对于北齐治下士族的一点补偿,包括淮南士族在内,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