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六章 渡江(4000)

    第四百三十六章 渡江(4000) (第3/3页)

有生机,若进,则黄袍加身,若退,则身死族灭,六兄且好生思量!”

    萧纶被萧绎骂醒,也知道如今再回师,也已经迟了,于是隐忍下对萧纪的仇怨,继续与萧绎攻打台城。

    而抵达寿阳的高澄也获知了陈霸先北上的消息,对此他并不在意,无论是江东,还是荆南,他要的就是江南的一处落脚点,让南梁失去长江天堑。

    陈霸先袭占荆南的消息,根本没有影响到高澄南下救援建康,沿汉水南下的两万水师,与此前驻扎在淮河的一万水师已经汇合,与萧渊明所部数次发生冲突。

    但北齐水师早已不是当初在淮河水系交手的新兵,南梁水师经过高澄多年的腐化,也没了当年的勇锐,双方居然斗了个旗鼓相当。

    有见于此,萧纶、萧绎分别调遣荆南与江州水师东进,以支援萧渊明。

    而屯兵于楚州的宇文泰此时却犯了难,如今的江南局势,已然大变,早就不是他们当初预想的模样。

    在西魏的规划中,是以荆南为饵,等高澄与萧纪争食,待双方士卒疲惫之际,自己再趁势东出。

    但如今高澄以救援萧纲为名,兵锋扑向建康,放任萧纪出兵荆南,这已经背离了宇文泰此前的谋划,他也没想到各有异心的萧纶、萧绎兄弟居然真有可能成事。

    如今摆在宇文泰面前的问题成了是否要与萧纪争夺荆南。

    “这荆南就让与萧纪罢了。”

    宇文泰是个能舍,也敢舍的人,荆南虽好,但与陈霸先争夺得两败俱伤,让高澄捡了便宜,他宁愿留给萧纪、陈霸先,也能在抗齐的道路上多一个得力的盟友。

    于是派人往陈霸先军营联络,双方绝口不提当初宇文泰袭取蜀地的事,约为盟友,互为助力,联手抗齐。

    而汉中之地,当斛律光不加掩饰自己的企图,打定主意要修筑四面围墙,将独孤信、杨忠困死在南郑城的时候,两人也终于决定了突围。

    一旦围墙筑成,北齐围点打援,引诱西魏大军出川北上救援,对于西魏本就捉襟见肘的国力无疑是毁灭性的打击,若是外无援军,他们被围困在南郑城中,也只有降与死两种结局。

    于是在一次命杨忠领军出城与斛律光大战,眼见未能击溃齐军,独孤信与杨忠领兵趁夜而逃,途中遭遇斛律光截击,损失不少人马,但终究还是逃回了蜀地。

    斛律光得以在天亮之后,领兵进驻南郑,占据汉中,由于独孤信与杨忠奔逃,梁州其余郡县纷纷降齐,当斛律光向洛阳寄去捷报的时候,高澄早已领兵抵达合州。

    合州刺史段韶出城相迎,高澄当夜便与一众亲信商议渡河事宜,最终决定在采石矶架设浮桥。

    高澄为了这一天,已经准备了许多年,借着与萧渊明的走私的机会,北齐船只南北往来数年,早就摸清各段长江的宽度和深度,其中就包括采石矶附近的水文情况。

    精确计算了当地水文,自然也预先打制了许多架桥器械,工部众人知晓高澄对此事的看重,可不敢偷工减料。

    采石矶又名牛渚矶,相传古时有金牛出渚的故事遂得名,三国时,有僧人采得五彩宝石,于是改名为采石矶,与城陵矶、燕子矶合称长江三矶。

    眼看台城的局势越发危险,翌日,高澄只在合肥城中歇息一夜,即领兵奔赴采石矶,并召段韶随军参赞,又命随行的工部尚书辛术全权负责浮桥架设。

    萧纶、萧绎闻讯,立即调水师破坏,又分兵驻守南岸御敌。

    为此,北齐水师与南梁水师在长江上浴血奋战,辛术也没有白费北齐水师用性命争取的时间,仅三天,便在采石矶成功架设浮桥。

    高澄命高敖曹与彭乐这对北齐双璧为先头渡江部队。

    二人先后经浮桥渡江,高敖曹与彭乐虽年过五旬,却仍是当世勐将,一场大战过后,终于将南岸守军杀退,成功在江南立足。

    高澄得知南岸捷报,于是命令各部有序渡江,而北齐水师仍在长江上与梁人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