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四章 荆南(4000)

    第四百四十四章 荆南(4000) (第2/3页)

遵照高澄之意办事。

    萧纲不是没想过反抗,毕竟拿了这么多甲仗弓失,难免误以为自己又支棱起来了。

    可群臣劝谏,又以北齐兵锋恐吓,萧纲于是询问自己三位领军心腹吴明彻、柳仲礼、韦粲的意见,却都是一样的看法,不如顺从了北齐,也当是还了拆借物资的人情。

    至于萧纲之所以敢于分兵,也是有段韶三万大军为自己协防,不惧萧绎东出。

    萧绎见江东的威胁暂时去了,也并没有偷袭建康的想法,而是打算应萧纶此前求援之请,往荆南分一杯羹。

    只不过北齐早就将荆南视作囊中物,侯景迅速领兵向东移防,西梁大军难以入境,萧绎这才止住了野心。

    而陈霸先原本正打算联络宇文泰共击荆南齐军,但突然闻讯萧纲有意经闽地袭击岭南,也只得含恨退兵。

    途经山阳关,陈霸先对侯安都感慨道:

    “今日之势,如六国事秦,今日让一县,明日割一城,以江南有限之地,如何能填齐人无限之欲,萧家诸子,为何就不能联手同心,以御外患!”

    侯安都说话也不顾忌,他直言道:

    “彼辈若能同心,又怎会有今日之事。”

    其实二人都清楚,萧家兄弟明知内斗利齐,却已然手中相残,无非是高澄这人伪善。

    他以元善见为马骨,让萧家子弟相信即使被北齐控制,也好过让兄弟得了天下。

    毕竟高澄不会要他们的性命,而这些个亲兄弟却要使自己子孙断绝。

    这便是宁予外人,不予家贼。

    山阳关外,已经没了此前大战的痕迹,只留二人一声叹息。

    陈霸先回师广州不久,江东威胁岭南的军队也纷纷撤去。

    无论如何,俘斩荆南五万之众,都是一场大胜,萧纪在陈霸先党羽的暗示下,为其陈霸先酬功,进位相国,总百揆,加九锡,封陈公。

    事情走到这一步,篡位流程也只剩了封王而已,萧纪与陈霸先原本看似亲密无间的关系,也走向破裂。

    陈霸先与萧纪这名傀儡天子暗地里较劲的时候,也不忘往江州、蜀地派去使者,与他们结好。

    此前拥立萧纪,不过是担心萧家兄弟并力相攻,如今萧纶被打残,萧纲对江北唯命是从,只剩了萧绎独自面对北齐威胁,自然是要寻求助力,也不会再管陈霸先篡谋与否。

    而在蜀地宇文泰眼看萧氏四分五裂,也不让元钦再当什么大梁魏王,转而重新打起了元魏的旗号,于成都称帝。

    至于陈霸先篡夺岭南,宇文泰才不在乎,他需要的是一个能与自己齐力共抗高澄的盟友。

    昭德五年(552年)八月十六,萧纪暗中谋划铲除权臣未果,陈霸先派遣侯安都领兵入宫,缢死萧纪,转而拥立萧纪长子萧圆照为帝。

    萧圆照为刀兵所迫,以定策之功,为弑父仇人陈霸先封陈王,权臣篡位的一切流程全部就绪,只等陈霸先挑选一个好日子,再篡夺岭南政权。

    萧纪之死传到其余三梁,萧纲、萧纶即使在背地里拍手称快,但是明面上对陈霸先却是恨不得食其骨肉,毕竟他杀的是自己的手足兄弟。

    只是嘴炮打得再响,终究没有出兵的举动,高澄对江南打的是步步蚕食的主意,岭南在他的战略规划中,是仅次于蜀地的最后一步。

    没有北齐在军事、经济上的支持,萧纲、萧纶也只能朝陈霸先龇牙。

    萧家兄弟剩余一人萧绎,则全程保持了沉默。

    再看回荆南,慕容绍宗领兵南下以后,侯景依旧在东侧防备萧绎出兵干涉,薛修义则派兵驻守夷陵南岸,堵死宇文泰东出路线,让他不能凑这趟热闹。

    而慕容绍宗得以领三万步骑,横扫荆南。

    那些才起事,未经战火锤炼的民众,又怎能与北齐的精锐抗衡,各地反抗被陆续扑灭。

    萧纶本想将反抗之人尽数处死,但慕容绍宗南下前得高澄叮嘱,于是以荆南民少,不得再滥杀为由,劝说萧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