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二章 取士

    第四百五十二章 取士 (第2/3页)

理胡汉矛盾同等重要的事情。

    秦朝二世而亡,不仅在于其暴政以及军国属性,更为重要的是并未塑造其余六国遗命的国家认同感。

    说到底,就是没把六国之人当自己人看待,这样的错误高澄可不会犯。

    当然,在给江南学子提供一展所学的机会同时,也必须维护北方士族的利益,不能寒了旧人的心。

    高澄甚至已经内定好了下一届恩科京试中,各地录取考生的数量,大致按照纳入高氏统治的早晚排列。

    哪怕高澄在北方努力推广教育,文教方面仍然落后于江南。

    科举并不存在绝对的公平,真要按照学识公平录取,使南方进士多于北方,至少在建国之初是要出大乱子的。

    】

    明朝以南并北,但一榜51人尽是南人,引发北方学子不满,就连朱元章都不得不处置考官,再另开一榜,全部录取北人,这便是南北两榜。

    北齐以北并南,在初期便让南方学子占据进士榜的大多数,必然引发北方民众的不满,动摇统治根基,在这种危险下,科举的绝对公平无足轻重。

    真正无分地域,以才学取人,必须要等到化解了南北隔阂以后,至少在短期内,很难做到,毕竟自五胡乱华以来,南北对峙二百四十多年,互相以北伧南貉羞辱,隔阂不是这么容易能够化解。

    如今北方士民对于南方百姓,自视高人一等的心理至少要一两代人才有可能消失。

    与此同时,高澄也鼓励开府的五位皇子,包括高孝琮在内,征辟南方士人入幕。

    莫要真以为高澄一天到晚都泡在瑶光寺,虽说高澄玩得比许多昏君更荒唐,但能够合理分配工作与娱乐时间,是他们之间最大的区别,至少小高王不会为了女色而怠政。

    就在北齐的统治在江南有序开展的时候,江东传来消息,韦粲投江殉国。

    萧纲得知后,悲戚不已,新入宫的萧夫人也向高澄请求,为韦粲嘉奖,以壮其节,为后世榜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