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高句丽(四)

    番外:高句丽(四) (第2/3页)

应前线,后勤已经开始吃紧。

    但正是段韶的这一行为让鹿群产生的误判扭转了战局,鹿群见不能拖垮段韶,只能主动求战。

    毕竟双方僵持在鸭绿江畔,不仅齐军的后勤承受着巨大压力,高句丽三十万大军每天所耗费的粮食,更是一个天文数字。

    恰在此时,作为内应的细群氏鼓动各部大人,联合向鹿群提出主动后撤五里,给齐军让出渡河的空间,待其半渡而击之。

    此举正合鹿群的心意,他麾下有三十万大军,根据斥候数的齐军帐落,对方不会超过二十万。

    不管怎么说,会战兵力三十万对不足二十万,优势在我。

    三月二十二日,高句丽军主动后撤,段韶当机立断,下令在鸭绿江上架设浮桥。

    鹿群眼见辽东城依旧在源源不断向前线供应物资,而段韶更是派使者渡河,向高句丽主将莫离支高句丽军统帅采用细群氏提出的半渡而击的计划,主动后撤五里,让出足够的空间。

    段韶当机立断,下令架设浮桥。

    鹿群闻讯大喜,自己人数优势,又将半渡而击,这仗怎么输。

    然而事情的发展出乎了他的意料。

    段韶有细群氏提供的情报,清楚鸭绿江的水文,早早打制好了浮桥部件,只需在江面上进行组装。

    鹿群以为齐军最快也要第二天才能架设好浮桥。

    实际上,在当天夜里,齐军前部在侯景、刘丰等人的统率下,就已经抵达了鸭绿江东岸,背江结阵。

    当鹿群得知齐军浮桥已经搭建好,他顾不得惊慌,赶忙集结各部,急行军五里路,想要在齐军渡河部队较少时,立即发动进攻,半渡而击。

    但是当高句丽军气喘吁吁赶来时,齐军大半渡河,已经摆开了阵仗,准备迎战高句丽。

    鹿群一时之间,不敢轻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