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欲谋合纵横 先识关东乱局(下)

    第七十二章 欲谋合纵横 先识关东乱局(下) (第1/3页)

    说完“两公方”,方能引出与之密切相关的“两上杉”。

    前文已说道,天下初定,初代将军足利尊氏便安排自家母族上杉氏担任关东执事(后僭越为关东管领),身兼辅佐和监视关东公方的双重作用。

    关东富饶无比,很快上杉氏便繁衍出了一窝子,主要分支成山内、犬悬、宅间、扇谷四支。其中山内是嫡流,犬悬、宅间是位格最高的支脉,三系祖先都是足利尊氏的亲舅舅上杉宪房之子。但由于宅间上杉早早就断嗣,剩下的山内、犬悬两系便商定交替担任关东执事,称为“两上杉”,而扇谷一脉则因血缘最远、势力最弱,只能稳坐末位、看着别人玩。

    然而,人心毕竟总是自私的,这种老大轮流坐的模式终究玩不长。

    到了四代关东公方足利持氏,便是那与足利义教争夺六代将军失败、掀起永享之乱的搅屎棍。在其接任的次年,关东管领也同步发生了更替,出身山内系的上杉宪定辞任、出身犬悬系的上杉氏宪接任。

    顺顺利利地交接后,双双履新的公方大人、管领大人组成的领导班子很快便出事了。由于两人性格不合、加上利益之争,足利持氏和上杉氏宪始终尿不到不一壶,身为老大的足利持氏便始终想找个由头把上杉氏宪开掉。

    左思右盼了五年,机会不经意间来临。常陆国人越幡六郎因作奸犯科,被足利持氏处分罚没领地。这越幡六郎却是上杉氏宪门下走狗,为了回护手下、维持家中团结,上杉氏宪不得不向足利持氏低头,恳请其稍稍宽宥越幡六郎。

    足利持氏抓住上杉氏宪别把柄令其低头,不由心中大快,但却越发咬定不放,一定要将越幡六郎从严法办、扫地出门,绝不给上杉氏宪一丝一毫的缓颊。

    这一来二去,上杉氏宪既丢了面子、又失了里子,心中无名火起。一怒之下上表足利持氏,请求辞任关东管领,同时出家更名上杉禅秀。

    上杉禅秀此举,本是以退为进,以辞职为要挟,逼迫足利持氏收回成命。自己好歹是堂堂二把手、关东宰相,现在告老还乡。你这老大不说三辞三让,起码也该代表组织和本人谈个话,听听本人的诉求、挽留一下吧。

    结果那足利持氏也是个愣头青,完全不按常理出牌。其顺坡就驴,在上杉禅秀递交的辞职报告上签字盖章一气呵成,生怕给其留下反悔的机会。随后,又火速任命前任管领上杉宪定之子、同样出身山内系的上杉宪基代之。

    上杉禅秀懵了,继而勃然大怒:“持氏小儿,不讲规矩!我这种德高望众的老同志在职场受了委屈、打算回家卖红薯了,你这个昏君不下个罪己诏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错误,居然连装都懒得装一下!我敢裸辞,你就真敢批准!?”

    “退一万步讲,吾儿教朝、宪秋、持房个个出众,哪个接班不好,哪里轮得到山内上杉家的小儿上位?”

    足利持氏此举莽撞至极、不留情面,彻底撕下了上杉禅秀最后一块遮羞布,令其再无分毫体面可言。而任命山内上杉系接替关东管领,在其看来是正常轮转,却大大得罪了犬悬上杉一系。

    正当上杉禅秀坐在家中生闷气时,一伙为其“打抱不平”的大人物找上门来了。为首之人,正是当代幕府将军足利义持之弟足利义嗣、前代关东公方之弟足利满隆,这些当年争位失败、又不甘寂寞的弟弟们,就称之为“弟党”吧。

    在“弟党”撺掇下,上杉禅秀最终下定了决心,带领他们展开对尊贵兄长的叛逆。应永二十二年(即1415年),上杉禅秀自镰仓城退隐领地上总,置备甲胄、聚集粮秣,四方兵马或应犬悬上杉所召,或为足利满隆所请,或为足利义嗣所遣,纷纷麋集,其中更有上杉禅秀岳父、甲斐守护武田信满、“京都御扶持众”山入、小栗、宇都宫三家等实权派,一时声势浩大、风起云从。

    次年秋收后,兵多粮足的上杉禅秀与足利满隆正式起兵,全军突袭镰仓公方足利持氏、现任管领上杉宪基府宅。双方交战数日,忠于镰仓方面的留守军不敌、守将木户满范死难,但命大福大的足利持氏与上杉宪基还是在破城前成功脱逃。其中足利持氏走避骏河,投奔负责监视关东的骏河守护今川范政。上杉宪基则逃往自家山内上杉的领国越后。

    足利持氏与上杉宪基双双脱逃,让上杉禅秀奇袭镰仓的战略意图全盘落空。其本意是雷霆一击拿下镰仓公方,扶植足利满隆上位、以关东公方之名统领关东武家,再推动京都的足利义嗣上台,前前后后的小算盘打得飞起。

    结果这头一步就没踩准,持氏与宪基两人一个都没拿住,顿时就麻爪了。上杉禅秀攻击镰仓公方的行径那是正儿八经的以下犯上,关东诸国支持幕府与公方的武家势力回过神来,凶狠反扑,与上杉禅秀及“弟党”的军兵各处鏖战,互有胜负。

    话说今川范政迎到足利持氏后,仔细一问便大惊失色,自己负有监视关东的职责,结果关东一二把手都差点被做掉了,哪里还得了,于是急忙向京都报告。

    四代将军足利义持虽然和父辈祖辈一样亲近上杉氏、厌恶关东公方,但当上杉氏企图勾连弟弟、掀翻自己宝座的时候,自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