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 兵困淮西!

    第203 兵困淮西! (第2/3页)



    太上皇为国为民操劳异常,却如此的节俭,就连自己的陵寝都修建得异常简陋,如果传出,怎么让天下人,怎么让异邦看待我大唐的皇帝,看待我大唐?

    所以,韩弘甘愿为陛下献上战马三千匹、锦彩三万、绢三十万、钱三百万,以为太上皇分忧!

    虽然韩弘用的理由很充分,虽然韩弘的借口找得很好,但是你献上的东西是有问题的。

    你献上财货的理由是给太上皇修陵寝,锦彩三万、绢三十万、钱三百万,这都没问题,可是你丫的三千匹战马是什么鬼,这是要让战马给太上皇修陵寝吗?

    花钱买命!

    在所有人看来,这才是能让太上皇没有对宣武军动手的真正原因!

    无论在什么场景,一个榜样的作用都是非常明显的,毕竟在如今的局势下,到时是硬对抗,还是跟不要脸的韩弘一样花钱买命,这变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就在平卢、淮西、魏博还在犹豫的时候,另外一个消息传来,治所位于徐州的武宁军节度使张愔已经宣布,去年没有来得及上缴朝廷的税赋,已经装车,正准备发往长安。

    同时,武宁就节度使张愔表示,太上皇东巡,那是对山东各镇的重视,武宁军早就为太上皇随行的禁军准备好了物资,如今随着太上皇抵达汴州,粮草、钱帛也已经被送往汴州。

    如果说其他人也是算了,但是当第二个发声的是武宁军节度使张愔之后,山东各处的藩镇这一刻似乎突然记起来,在徐州还有一个武宁军。

    徐州地区自古便是军事重地,彭城更是帝乡,隋朝建立,徐州的地位就从未减弱,随着隋炀帝开凿运河的开发,徐州地区因地处运河与淮河的交通枢纽,故地位大为提升。

    入唐后,特别在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后,徐州的固守成为一个重要的关键,贞元四年(788)德宗更是专门在徐州设置了节度使。

    只不过,后来随着山东局势缓和,德宗于贞元十六年(800)废止了徐州节度使。

    而现在掌控徐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