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暴风雨前的最后的宁静

    第259章 暴风雨前的最后的宁静 (第2/3页)

人马夫班,一个十人炊事班,一个十人的后勤班,连部十人。

    满编状态下一个骑兵连共有一百六十人,战马两百五十匹,驮马一百匹。

    工兵中,五什为排,四个工兵什,一个后勤什。

    一个工兵连包含两个工兵排,一个肩负警戒、后勤、辅助任务的战兵排,配属一个五人的医疗班,一个十人炊事班,连部十人,总计一百六十五人。

    无论是步卒连、骑兵连、工兵连,既具备独立战斗能力,也具备独立防御能力连,也就成为了长缨军,或者说禁军中,能够完成独立战术目标的最小战术单位。

    三个标准战兵连,一个标注骑兵连,一个标准工兵连组成了一个战兵营的框架,除此之外,还配属一个五十人的侦察排,一个十人的医疗队,一个十人马夫、兽医队,一个十人营属炊事班,营部二十人。

    满编状态下,一个战兵营共有一千一百三十人,根据不同的任务可能会被加强到一千两百至一千三百人,最高指挥为营长,衔为校尉。

    一个单独的骑兵营大约六百人,一个单独的工兵营约六百人。

    营,将成为长缨军中最大的战术单位,以及最小的战役单位,可以承担整个地区的作战任务以及边州的守卫任务。

    三个战兵营,一个骑兵营,一个工兵营组成一个团的核心框架,另外配属一个至少二十人的医疗队,一个侦察连,一个后勤连,炊事班及团指。

    出征之后,原有兵员加上补充配属的兵力,一个团的人数将达到五千人左右,将成为最小的战略单位,最高指挥为团长,衔为郎将或者中郎将。

    整个长缨军将拥有三个战兵团,一个骑兵团,一个工兵团,一个五十人医疗队,再加上配属兵力,总兵力将达到两万一千人,战马、驮马等牲畜超过三万匹。

    在郭戎的设定中,长缨军、羽林军、神威军、天策军,总计兵力将达到八万四千人,这四支禁军将成为大唐真正的王牌力量。

    四支禁军,对内震慑地方藩镇,对外威慑吐蕃等敌国。

    当然,这里郭戎也是有私心的,

    原有的南衙十二卫,左右卫、左右金吾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御卫,均以禁军战兵团为基础补充一个营的战兵组成,每一卫拥有兵马约六千人,总计约七万两千人。

    十二卫的主要任务是第一是守卫包括萧关、散关、武关、通关等关中四隘在内的关中战略要地,作为大唐心腹地带关中平原的第一条防线。

    第二,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在任何时代、任何地方都是不变的真理。

    以大唐如此广袤的国土面积,现阶段大唐如此纷繁复杂的局势,出现任何问题都出动四支强大的禁军是不现实的。

    毕竟,四支规模庞大的禁军一旦出动,所消耗的兵马钱粮将是非常恐怖的,对弈寅吃卯粮的大唐朝廷来说,有几次出征就足以破产了。

    所以,十二卫在守卫关中战略要地的同时,将会承担起对抗小规模入侵,以及镇压小规模叛乱的任务。

    根据这一份计划,彻底完成重建之后,以北衙四军和南衙十二卫组成的新的大唐中央军,将成为可以碾压这片土地上任何一支力量的存在!

    计划是做出来了,郭戎和禁军、卫军以及兵部的官员,甚至现在执掌兵部的李师古都非常惊讶,只不过拿着完整的计划去找李诵的郭戎却有些不太安心。

    最初自己那三万人的长缨军就几乎消耗了整整一年的国库收入,十几万大军,郭戎想想都觉得胃疼……

    刚刚完成方案,还没等郭戎好好缓一缓,突然有人前来传信,长公主请郭大将军速速返回府中。

    听到阎卿找自己,郭戎不敢耽搁,小十四找自己,肯定不是什么小事,于是带着已经完成了的方案匆匆赶了回来。

    果不其然,回到府中之后,阎卿的第一句话就让郭戎吃了一惊。

    “商队刚刚从河西送回来一封加急的信,信上说吐蕃人正在西域收缩战线,大都护推断是吐蕃人在隐秘地从西域和河西向中原调兵?”

    “什么?吐蕃人往中原调兵?”

    “是啊,吐蕃人在西域的兵马正在小规模地进行调动,只不过规模很小,以至于不仅没有引起大食人的注意力,就连吐蕃人自己很多都不知道!”

    “安达显发现的?”

    “不,这个安达显刚开始都没有注意,是大都督要求在各地的商栈仔细调查吐蕃人在各地驻军的情况和变动的时候发现的,大都护原本以为吐蕃人准备偷偷地集结兵力,准备再次围攻龟兹,于是下令加强戒备,同时排商队的成员开始向龟兹周边的大小吐蕃人控制的城镇渗透。”

    “然而等了一个多月,吐蕃人没有围城的迹象,龟兹周围的数座城池都没有增兵的迹象,所以,大都护推断吐蕃人是在往中原方向调兵……”

    一边说着,阎卿直接递给了郭戎一封信,接过信,郭戎立刻将信展开,看到了上面的内容,郭戎的眉头皱起,嘴里也不禁喃喃道。

    “怎么会在这时候,义父的推断没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