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区区十万首级,不足以震慑岛国,非伏尸百万不可

    第323章 区区十万首级,不足以震慑岛国,非伏尸百万不可 (第2/3页)

让汴州方向的叛军达到惊人的四十万!

    这些都是河北三个藩镇积攒下来的藩镇兵,都是脱产的大唐职业军人,虽然在军纪和作风上没法和长缨军为蓝本的新编禁军相比,但也远远不是岛国那种要身体没身体,要装备没装备的,要见识没见识的三无产品。

    而韩弘手中宣武军的总兵力也不过十万初头,汴州城内更是只有不到三万人。

    在没有交出军权之前,韩弘的本质也还是半独立藩镇,只不过是亲朝廷的藩镇而已。

    韩弘确实接受了太上皇李诵的条件,也和郭戎达成了共识,但是这一切是能够看到胜利,如果胜利是需要以牺牲韩弘为代价,至少郭戎不敢保证韩弘就绝对不会倒向叛军一方。

    即便韩弘不倒戈,四十万大军将汴州团团围住,留在宋州附近的后手也根本就不敢靠近,失去了外援,汴州的陷落仅仅是一个时间问题。

    而宣武军这个在中原最为重要的节点一旦出现问题,就意味着整个中原的局面将彻底崩坏。

    所以无论如何,郭戎都需要去给韩弘提供足够的信心和支持。

    除此之外,威胁不止出现在眼前,还在背后。

    郭戎偏师迂回的过程中和长安的联系并没有中断,事实上,从六月份开始,灵武、陇右、剑南,剑南北,都出现了吐蕃人集结的情况。

    吐蕃人和河北叛军配合,联手进攻大唐早就在预料之中,而且为了防止吐蕃人的突然袭击,进行了坚壁清野在内的举措。

    吐蕃人确实出现了,但是出现之后,并没有进攻,反而在拉开架子之后按兵不动,开始了对峙,这就很让坚守西部防线的四镇如鲠在喉、如芒在背。

    然而,更难受的是从六月开始,吐蕃人表现出来的兵力越来越多,直到郭戎坐镇即墨编练新军的时候,收到的来自长安军报中,兵部根据灵武、陇右、剑南、剑南北道四镇汇总的信息,和他们对峙的吐蕃人数量已经超过五十万!

    按兵不动、引而不发的五十万吐蕃人给陇西、陇南、剑南乃至关中地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刚刚组建完成的十二卫作为援军被分别派往了各地作为后盾。

    为了安定人心,太上皇李诵甚至说出了敌人如果再来,他会率军亲征,实践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诺言。

    连李诵都想着御驾亲征了,郭戎已经可以想象到现在长安的状况了,无奈的摇了摇头,再次看了看眼前所埋的文登百姓的尸骨。

    “牧雨!”

    “道!”

    “拿纸笔,记录!”

    …………………………………………………………………………………………

    “……李师道狼子野心,岛国心怀不轨……,区区十万首级,不足以震慑岛国,……岛国弹丸之地,必定以半岛为跳板,窥探我大唐……,以岛国之禽兽,岛国一日不除……岛国一日不灭……,亡我之心不思……臣郭戎以为非毁其庙,灭其族,横尸百万,放可使得岛国有所忌惮请……待来日收复河西,重振西域,使我大唐荣光再现之后,臣郭戎请率军登陆岛国,平安京内祭奠,富士山上扬旌……”

    “啧啧啧,郭戎这小子最近大有进步啊!”

    长安城兴庆宫勤政务本楼之内,皇帝李纯坐在床榻的旁边,为卧在床榻之上的太上皇李诵阅读郭戎刚刚送到的信件。

    正看着眼前骨瘦如柴,须发全白,虚弱无比,但是精神矍铄的老人,李纯的心中百感交集。

    在绝大多数人看来,自己的父亲早就该离世了,就连为自己父亲续命的张嘉轩都说自己的父亲能活到现在已经是奇迹了,至于还能撑多久全看天意。

    虽然大逆不道,但是李纯知道自己在很长一段时间怨恨父亲死死的把控着军权和财权,自己曾经无比的希望自己的父亲早点离世,然而从最初的怨恨和不满,到了现在李纯对父亲只剩下的感激和卷恋。

    从贞元二十一年,到元和四年,早就油尽灯枯,随时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