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大战在即

    第345章 大战在即 (第2/3页)

也从包围战变成了击溃战,这样导致后期不仅不能拿下叛军的粮草补给,反而会导致损耗的粮草数量暴涨。

    所以从新计算数量在所难免,只不过这种情况下太过复杂,以至于刘禹锡在郭戎下达命令,需要他马上计算所需要粮草进行调拨的时候都有些发懵。

    好在郭戎身边不仅有一个优秀的后勤大总管刘禹锡,一个以国子监六学中算学、书学、太学、四门学弟子出身组成的完整的后勤管理团队,还有一个自称不懂军事,但是政务方面无所不能的吴少雄。

    在吴少雄、刘禹锡的领导下,长缨军后勤团队花费了整整一个晚上的时间算出了支撑整个汴州会战所需粮草的总数。

    数量虽然算出来了,但是见惯了大数字的刘禹锡都感觉头皮发麻,掌管过最多六州钱粮的吴少雄都颇为惊讶,看到数字的一瞬间,郭戎险些直接栽倒在地!

    因为他们最终给出的数字几乎要超过大唐半年的年岁收入,这真tm是大炮一响,黄金万两,从来没有关心过钱粮的郭戎几乎要把自己的头发扒光。

    好在,郭戎不仅仅是是长缨军的统帅,还有河南道、河北道行军大总管兼河南道黜置使的身份,另外手中还有李诵赐予的“尚方宝剑”。

    正是这两个身份和一柄“尚方宝剑”给予郭戎的绝对权力,使得郭戎可以充分的调动整个战区周围大唐的所有力量。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整个河南道临近战区的曹州、郓州、濮州、滑州、宋州境内所有在朝廷或者亲朝廷藩镇掌控之内的府库打开,民夫、役夫被大量的抽调,无数的人员和物资开始向长缨军进军方向上集结,而他们只是前期粮草的补给。

    为了确保会战进行到后期极端状况下不至于缺少粮草和补给,原本不在郭戎计划之内,平定平卢之后才设立,等同于朝廷直辖区的兖海州郡兵也被抽调,只不过他们的存在并不是战兵。

    三万兖海州郡兵的任务只有一个,把兖海观察使辖区富庶的江淮六州的粮草直接运送到汴州战区,作为会战后期的粮草补给。

    后勤方面需要考量补给,而正面则需要考量的对两支藩镇军的定位和判定。

    严格说起来,韩充、张愔两人和以长缨军为首的禁军系统相当亲近。

    如果没有从长安返回宣武,那么韩充现在多半应该会成为禁军南衙十二卫,其中一卫的将军,此时此刻有可能已经率领着兵马离开长安开赴对吐蕃方向的战场。

    而张愔则更是太上皇李诵的簇拥,平卢镇平定,鲁北设立之后,他更是已经和李愬守望相互,坐镇山东三年之久。

    张愔麾下的鲁北军有不少核心骨干都是昔日禁军的后补兵,其战法和体系也基本上是传承了,长缨军的早期模板,也就是第二次军改之前长缨军的编制和体系,所以他们和长缨军协同作战难度不大。

    而韩充手中这支以宣武军和淮西军为的兵马就没那么乐观了,他们就是最为传统的唐军模式。

    为了确保这两支兵马能够大致和长缨军在战场上保持协同,认真讨论和思考之后,郭戎直接将一个整建制的步兵团拆分。

    被拆分之后的大部分将被补入宣武-淮西军,少部分将被补充到鲁北军之中,担任联络官和教官的职责。

    整整一个夜晚的时间,长缨军的所有后勤,参谋,中高级将领几乎彻夜未眠,完成了新的作战的统筹和计划。

    随着所有的准备工作和计划完成,一条条命令从郭戎的中军大帐中被发出,一队队传令兵开始向着整个河南大地飞奔而去。

    很快,在大河以南,淮水以北,河南道境内,十几万大军,几十个州县,数十万民夫、役夫被征发,大唐在中原腹地的力量迅速的向着汴州方向集结。

    其目的一,为了掩护大规模的兵力、人员、辎重调动,遮蔽战场,实现对于对方的战争迷雾,减缓敌军东进的速度,给两支援军提供集结时间,长缨军主力方向随行的骑兵侦察兵全员出动,开始在汴州城以东以南扫荡。

    随着时间的推移,前期的各种布置、战术推演的影响开始发酵,而侦察兵大规模出击之后,已经和叛军的骑兵、侦察兵开始了零星的交战。

    与此同时,汴州、叛军方向越来越多的信息被传递了回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