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太上皇,殉国了!

    第358章 太上皇,殉国了! (第2/3页)

   但凡谭忠对自己的火药有一丁点的了解,到时候死的很惨的就绝对会是自己。

    饶是如此,自己手中的物资也基本被消耗殆尽了。

    当然,郭戎所说的物资是对战场有直接决定性作用的物资。

    严格说起来,粮草、补给、甲胃、兵刃这些东西长缨军不仅有库存,还从叛军的手中缴获了不少。

    不仅这些东西,就连八牛弩的弩失,投石机的石弹郭戎的手中都还有不少的库存。

    但是,为了今天能取得泰山压顶的态势,一波将对方的心理防线击垮,在饱和式进攻之下,长缨军库存的黑火药,已经损耗殆尽,就连配置黑火药的基础原料都所剩无几。

    如果这时候叛军的主力抵达,那么郭戎就真的只能缩在营地里死守……

    好在,三天之后,根据自己重新调整的战略,从宋州而来的宣武军-淮西军,从济阴而来的鲁北军就会抵达战场附近。

    他们的抵达,可以为长缨军提供充足的人力和物力支援,使得疲惫的长缨军获得足够的休息和休整时间,使得长缨军损耗严重的战略物资获得补充……

    总之,到那个时候,长缨军的处境将会改变很多。

    到时候,长缨军就可以把包括被掳掠百姓,包括叛军俘虏,包括追击逃亡的叛军等等其他的事情交给这两支援军。

    从而让自己麾下的儿郎们休息休息,尽可能的恢复精力和体力,同时也让器械营可以整饬一下装备,火器营重新储存黑火药。

    等到状态恢复的差不多,他就可以带领十几万大军挥师西进,在汴州城下与河北叛军进行一场真正的决战。

    确定了自己的思路之后,郭戎呵呵一笑,嘴里轻轻的都囔道。

    “被谭忠这老家伙围困了两天,那一对父子恐怕等的心急了吧!”

    说着,郭戎返回了空无人一人的中军大帐,提起笔,将这几天今天的战斗的经过,战斗的结果,自己的未来几天的安排,整个汴州决战的执行情况书写下来,一式两份。

    一份送往长安,一份送往陈仓。

    关于这两封信,其实最早的起源是还是长缨军建军之初。

    长缨军建军之处,郭戎动不动就一直待在禁苑兵营,使得对长缨军状况关切的要命的太上皇李诵心急如焚。

    挨了一顿训斥,反应过来需要给自己出资人兼老板一个交代之后,就有了郭戎的每日心得和每日奏报。

    后来又经过了韩愈的支持和改良,除却每日心得、每日汇总之后还增加了计划以及其他内容,于是就形成了郭戎现在的奏报。

    虽然这么多年过去了,但是郭戎这一个习惯却保留了下来,不论人在哪里,不论环境如何,只要李诵不在自己的身边,郭戎就会完成这样一封奏报送往长安。

    后来,河北叛军开始叛乱,郭戎率军出征在淮西拿下了吴氏兄弟。

    当吴少雄听说了郭戎时刻保持奏报的习惯,太上皇从来没有拒绝过之后,整个人惊讶到了极点。

    从表面上看,郭戎需要定期向太上皇汇报自己的情况很繁琐,但是实际上,这何尝不是一种只有郭戎能享受的密奏。

    相对应其他人只能通过公开的奏疏和皇帝沟通,密奏,无疑是一种极为私密的方式,有唐一朝乃至于整个封建王权时代,无一不是宠臣中的宠臣,重臣中的重臣。

    如果说密奏还是存在,像郭戎这种类似于日报形势的密奏就是闻所未闻,无论在哪个王朝,这种性质的密奏只能看做一点,地位稳如泰山,权力位极人臣。

    而这一点,也成为吴少雄愿意接受郭戎招揽的重要原因之一,毕竟在一切权力来自帝王信任的封建王朝时代,拥有这东西能代表的东西太多了。

    】

    事实上,郭戎甚至拿出过写给李诵的奏报让吴少雄帮自己看看有没有语病。

    看到郭戎那歪歪扭扭,狗爬一样的字体,条例清晰、层次分明的内容,这巨大的反差给了吴少雄一种神经错乱的感觉,毕竟这两种东西放到一个人身上多多少少感觉这人有点毛病。

    只不过,吴少雄不知道的是,作为上辈子的咸鱼,写日报这种基本功,郭戎都是在电脑上写的……

    当时郭戎嘴里还都囔着每天上一辈子就要天天写日报,到了这边,还是要天天写日报,这tm不就等于白穿越了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