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清君侧!”和“战于野!”

    第378章 “清君侧!”和“战于野!” (第2/3页)

位宠信宦官,有心无胆的德宗。

    相比较可以被五千人困马乏的泾原军吓跑的德宗,如今的太上皇在六万精锐神策军围攻之下可以岿然不动的狠人。

    也怪不得吐蕃人会如此的狗急跳墙,哪怕杀敌八百,自损一千也要让大唐元气大伤。

    以如今那位太上皇的性格、习惯和作风,如此的引而不发,很明显就是在憋大招,这大招不发则矣,一旦用了,吐蕃大概率会有亡国之忧虑。

    轻轻的摇了摇头,那些东西跟自己没太大关系,眼前不要再跟吐蕃人发生冲突才是。

    “其实,还好,再有最多二十里,我们就可以走出秦岭,进入关中了,到了关中……”

    就在刘辟开始安抚尼玛巴扎,一小队斥候,从整个队伍的前方,来到了尼玛巴扎和刘辟的身边。

    “大帅,我们在前方和对方的斥候遭遇,随后发生了激战,通过进一步突进,临近陈仓道北端的地方,发现了唐军的踪迹……”

    情况还没有说完,斗嘴斗了许久的尼玛巴扎、刘辟还有来自南诏的主要负责调解氛围的凑罗栋的注意力瞬间被吸引了过去。

    等斥候将侦察的情况说完,尼玛巴扎和刘辟对视一眼,只不过这一眼之后,两人从对方的眼中看到的并不是惊慌,而是一种释然。

    确定了对方的态度和自己一样之后,尼玛巴扎和刘辟两人都松了一口气,打仗这东西,不怕对方超神,就怕在自己这边的是头猪都算不上的超鬼。

    这时候,尼玛巴扎也不再需要拿这崎区坎坷的陈仓道说事,而是直接询问了出去。

    “唐军有多少人?”

    唐军?

    听到尼玛巴扎的问询,这名本就来自剑南军的斥候先是一愣,然后脸上挂上了一丝落寞。

    唐军,这是多么熟悉,而又陌生的称呼啊,作为唐军和吐蕃人打了半辈子的仗,没想到现在,自己竟然成为了在剑南烧杀劫掠吐蕃人的盟友,对抗却是正经的唐军……

    有道是胳膊拧不过大腿,虽然已经接受了背叛大唐的事实,但是在这些良知没有泯灭,唐人的观念没有彻底消除的这些剑南兵的心中,依旧充满了负责而煎熬的情绪。

    这突如其来的寂静,让整个场面显得异常的尴尬。

    虽然尼玛巴扎在面对刘辟的时候嘴上的刀子从来没有卸下来过,羞辱,挖苦各种各样的语言层出不穷。

    但是那只不过是尼玛巴扎在敲打刘辟,或者说时时刻刻提醒刘辟,你已经带领整个剑南道叛逃了,以李唐对这种叛徒的处置,大概率只有灭九族,你已经回不去了,你的选择只有一条,跟着我们吐蕃人一条路走到天黑。

    但是,面对普通剑南军的士卒的时候,尼玛巴扎的表现却和对待刘辟的时候截然不同。

    虽然在刘辟的耳畔总能听到尼玛巴扎提高吐蕃武士,贬低剑南军,但是实际上,跟随唐人学习了整整五年的尼玛巴扎远不像看起来这么轻佻和虚浮。

    尼玛巴扎太清楚这些构成剑南军士卒的实力,这些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经验丰富,战力强悍的剑南军的战斗力远不是他手中吐蕃人能够达到的。

    所以,在面对剑南军士卒的时候,不仅自己未盛气凌人,有意识的避开某些会刺激这些剑南兵的言语,甚至要求吐蕃人也有任何贬低这剑南兵的行为。

    只不过,激动之下,尼玛巴扎还是无意中get到了眼前剑南军斥候的心痛点,一时间尼玛巴扎也不知道该如何缓和现在的氛围。

    好在,做了韦皋十多年副手,又当了五年剑南西(东)川节度使的刘辟不像尼玛巴扎一样的年轻。

    看到斥候的表现,刘辟先是稳了稳情绪,接着长出一口大气,最后缓缓的说道。

    “朝廷有多少人马?”

    刘辟之所以用朝廷的兵马,是因为他起兵,或者说向长安方向进攻,名义上的理由就是“清君侧!”

    “清君侧”这三个字在华夏历史上出现的频率简直不要太高。

    在李唐之前,刘汉“七国之乱”喊出的理由就是“清君侧,杀晁错”,只不过晁错是杀了,该乱的还是乱。

    在李唐,安禄山、史思明打出“清君侧,锄奸佞”的旗号扯旗造反,结果杨贵妃,杨国忠被噶了,在造反的还是造反。

    在李唐之后,朱明燕王同样打着“清君侧、靖国难”的旗号起兵,奸佞是除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