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太上皇的最后一战(三)

    第380章 太上皇的最后一战(三) (第2/3页)

 这种惊人的韧性,惊人的战斗力,让尼玛巴扎不禁联想到在大散关遭遇的那支禁军。

    大散关如此,现在渭水河畔也是如此,如果李唐的每一次军队都有如此的战斗力……

    好在李唐这样的军队也只有十多万,而且分布在了广大的区域之内,而那个被自己视作眼中钉,肉中刺的郭戎所率领的那支长缨军则更是远在太行山以东。饪

    将郭戎从自己的脑海中短暂的赶了出去,尼玛巴扎看了看身边的刘辟。

    此刻刘辟的眉头微微皱起,脸上挂着的是一种夹杂了悔恨、不安、忧虑、庆幸的复杂表情。

    比起作为旁观者的尼玛巴扎,此时,刘辟的目光死死的盯在了战场中央的位置,如果世上有后悔药,刘辟很想先来上一石,如果有可能就算当饭吃都行。

    说实话,在战场上数量的损失的大小刘辟其实并不太在乎,三千和五千区别真的不大,毕竟就算把所有的损失都算上,他手中还有接近八万,他损失的起。

    相反,以对方最前六千人的数量一千多人的损失已经接近三成,问题是仗打到现在,在这种强度和伤亡之下,对方没有任何溃退的迹象,这就很让刘辟感到不安了。

    刘辟不是尼玛巴扎,作为跟随了韦皋几十年的,正经的大唐将军,刘辟比尼玛巴扎更了解唐军的真实战斗力。

    太上皇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新组建的禁军人尽皆知,而且是直接将这支新编禁军的战斗力吹到天上。饪

    只不过,在刘辟的眼中,这所谓战斗力的巅峰,了不起也就是曾经的神策军而已,神策军是什么样的货色他清楚的很,装备好,待遇高,战斗力强,但是这强是有限度的。

    剑南军的装备和待遇虽然比不过神策军,但是剑南军可是常年和吐蕃人鏖战,这份血性和实战是驻扎在长安和关中的神策军比拟不了的,所以双方打起来也就是半斤八两。

    然而,实际上,先是大散关的禁军右卫,再是渭水河畔的禁军羽林军,新编禁军的战斗力之强已经远远的超出了刘辟的预判。

    一比一,硬碰硬,眼前的禁军可以把自己引以为豪的剑南军打出屎来!

    如果有机会,刘辟很想对着身边的吐蕃人反戈一击,但是眼前显然自己已经没有了机会。

    成都府,汉中府、剑南道十几万人死在了屠刀之下,金牛道、陈仓道数不清的大唐百姓的冤魂可以将蜀道铺满,大散关有战死的六千禁军,更别说还有硬生生战死在大散关的那位皇子……

    就算都是背叛,但是如同自己一样背叛到这种程度已经没有人了任何退路的可能……饪

    所以,不安归不安,后悔归后悔,疑惑归疑惑,钦佩归钦佩,现在,或者说从吐蕃人进入成都府的那一刻,他所剩下的已经只有一条路。

    好在,如今长安城的兵力空虚,关中的兵力分散,而眼前的战场上,去掉损失的兵马,自己依旧还有超过七万可用之兵,而且是从剑南、吐蕃、南诏军中选出的精锐。

    战场这种东西地方,往往都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很少能有什么新鲜的事情,尼玛巴扎能看懂的他刘辟自然也能看懂,而且比尼玛巴扎看的更明白。

    重步兵在前,骑兵在后,梯次配置,利用重步兵抗住战线,消磨对手士气和体力,等对方士气低落或者后方出现问题,后

    军两翼包抄。

    这本就是唐军的常规战术,一点都不稀奇。

    以这种常规战术,再加上陈仓道出口喇叭形的地形,一旦反击得手,那自己这边的反唐联军连逃跑的机会都没有,定然会遭遇一场难以想象的溃败。

    对方的禁军能抗住他的攻击,第一在于对方精锐,第二在于对方配合严密,第三在于对方以逸待劳。饪

    他承认对方确实强的离谱,他承认对方的算盘打的很响,但是他可不是旁边那个初出茅庐的小子。

    一比一打不过就打不过,这他认了,反正他人多,一波不行就两波,两波不行就三波,三波不行就四波,刘辟不相信就靠那区区六个千人队能抗住自己八万人的轮番进攻。

    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