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郭戎的路在何方?

    第388章 郭戎的路在何方? (第2/3页)

的神伤,可以清晰的看到。

    郭戎将一切交给罗中文,自己离开军帐的时候,吴少雄感觉到了浓浓的不安,但是他却没法劝说郭戎。

    好在,郭戎自己扛过这种类似于至亲离世的伤痛。

    他的心态保持平稳的同时,心智上也迈过了从有人庇护下的幼稚,到庇护他人下的成熟,至关重要的一步。

    郭戎在长缨军中的地位从来都无人可以撼动,这一点吴少雄非常清楚,只不过之前,郭戎很少使用自己在军中的这种统治力,或者说郭戎更喜欢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解决出现的问题和矛盾。

    郭戎的这种方式很好,很容易获得认同,但是效率无疑太低了。

    换做曾经,面对菜市场一般的军帐,郭戎会先进行解释,说服每一个人,然后彻底解决问题。

    然而,这一次,郭戎的方法和之前截然不同。

    安静,这两个简单到了极限,但是却是最简单,最高效的处理方式,他将郭戎对于长缨军军校们的掌控力和影响力展示的淋漓尽致。

    处理方式的变化,在吴少雄的眼中就是郭戎出现质变的最重要标志。

    至于郭戎在军中的地位,吴少雄认为,哪怕是一己之力挽救了大唐的郭子仪、李光弼都无法比拟。

    毕竟,他们只是功勋卓着的捍卫者,而不是开创者,从这个角度来说,在唐军中,如果有谁能和郭戎一较高下,恐怕只有那位承上启下,开创了李唐军制,为唐军的强大打下基础的卫国公李靖了。

    只不过,李靖也只是承袭前人(韩擒虎)的经验进行改良,而郭戎,可是在最危险的时候,在从无到有的条件之下,硬生生的建立起了一整套禁军体系。

    从某种意义上说,现在的禁军,四军十二卫也好,四军十六卫六率也好,本质上所有的中低级军官都是出自郭戎的属下。

    这种惊人的影响力和掌控力,真的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在吴少雄看来,凭借郭戎在如今大唐禁军中的影响力和掌控力,只要郭戎能稳定的保持着现在的心态,郭戎在的地位就稳如泰山。

    如今太上皇离世,当了四年多傀儡的李纯想要掌权很正常,但是哪怕是李纯也很清楚一点。

    在现今的情况下,禁军成为朝廷支柱已经母庸置疑,没有一支强大的禁军作为支柱,长安的朝廷在天下人的眼中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笑话。

    虽然吴少雄自己没去长安,也没和长安的那些退出现役的老兵油子们打交道,但是吴少雄和太上皇一样了解人,了解人性,了解人心。

    凭借那些老兵油子撺掇出来的禁军新兵训练基地,吴少雄就知道,那些家伙早就留好了退路。

    无论在什么时候,老兵永远都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

    哪怕他们大字不识一个,哪怕他们讲不出大道理,但是能活过几十年的战场,活过数不清的阴谋诡计,已经说明了一切。

    那些参与过叛乱的家伙知道叛乱的污点是永远不可能被洗刷干净的,无论他们怎么做。

    所以,自知此生无望的家伙早就把心思打在了身世清白的下一代身上了,也在不知不觉之间将自己依附在了郭戎以及禁军这条大船上。

    只要郭戎不倒,禁军不倒,他们就是安全的,他们可以享受荣华,享受尊敬,享受大唐帝国的福利,他们的子嗣,他们的子侄也可以在禁军,这个大唐帝国最强大的体系里面崭露头角。

    至于李纯敢不敢废掉新兵训练基地?

    如今的皇帝可以继续组建新的禁军,可以重新启用彻底老实了的旧贵族,可以大举提拔李唐宗室子弟从军,可以从其他边军抽调将领甚至抽调精锐,但是如果要保持禁军的战斗力,就必须按照郭戎所制定的那一整套体系来,否则即便选拔的士卒再优秀,用不了几年也会彻底被长安城腐化,堕落。

    至于李纯敢不敢废掉那些老油子一般的神策叛军,那就更是一个笑话了。

    已经参与过一次叛乱的人,难道还会在意发动第二次么?

    毕竟,这个世界上很多东西只有一次,和无数次的区别。

    这些道理,吴少雄懂。

    他相信太上皇懂,所以太上皇让韩愈这个郭戎信任他也信任的文官首领成为了这帮老兵油子的顶头上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