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意外的收获:大小“李杜”

    第398章 意外的收获:大小“李杜” (第2/3页)

,杜从郁也是一份热血,郭戎也不想打击杜从郁的激情和积极性,毕竟他亲爹是当今朝廷的第一号文臣。

    这一次不需要老爷子出马,不代表下一次不需要,下一次不需要,不代表永远不需要。

    于是,郭戎没有回答杜从郁的问题,而说提起了一个她听说过,但是还没来得及证实的消息。

    “我上次返回长安的时候,听说杜相已经有了归隐之意,只不过因为太上皇,哦,不,先皇的劝阻而没有得以实现。”

    原本在说刚刚提郭戎完成记录,郭戎突然将问题转向了自己的父亲,杜从郁多多少少有些愕然,不过这东西也不是什么秘密,杜从郁的回答也没什么顾忌和犹豫。

    “大将军,这不是传闻,今年年初开始,家父的身体每况愈下,父亲已经三次上疏请求致职,只不过,先皇和陛下都拒绝了父亲的辞呈,陛下甚至专门因此加家父为进司徒……”

    “父亲其实不太在意官职,但是先皇劝说父亲如今大唐的改革已经到最为紧要的时候,恰好又碰上了吐蕃入寇,可以一说最近是朝廷最为重要的时刻,希望父亲留守中枢。”

    “在先皇的最后的劝阻之下,虽然身体每况愈下,但是父亲最终决定暂时收回了辞呈,我从长安启程之前,陛下刚刚召见了父亲,并且向父亲承诺河北平叛之后,会批准父亲的辞呈。”

    听着杜从郁的介绍,郭戎点了点头,看来选择这个方向是没问题的,于是轻轻的叹息一声之后开口道。

    “哎,杜相为我大唐真的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认真说起来,就连我和长缨军也很受杜相的照料,等打完这一仗,确实该好好的休养一下了。”

    正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郭戎一句发自内心的称赞让杜从郁的身上带上了一种无言的骄傲。

    “谢大将军,父亲想要致职除了身体上的问题,之外更多的还是感觉大唐已经逐步走上了正轨,只要扛过最后一关,大唐的将重新走上巅峰,所以父亲才想要彻底退下来,一来休息,二来……”

    说到这里,杜从郁的脸上,突然挂上了一种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兴奋和骄傲。

    “二来,父亲发现犬子杜牧还算聪颖,所以很想在致职之后专心教导。”

    杜牧!

    听到这个名字的一瞬间,郭戎直接就是一个激灵,这名字熟悉的有些过分了,好像根……

    仔细的说起来,郭戎发现了一个特点,大唐似乎特产双子星座!

    在军事领域,李靖、李勣,击破突厥,攻灭高丽,扩大唐朝版图,铸就了大唐的军威。

    苏定方、薛仁贵,降服百济、打击吐蕃,进一步拓展唐朝版图的同时,将大唐的疆域推上了巅峰。

    高仙芝、封常清,攻吐蕃,屠石国,灭勃律,西击大食,威震西域。

    郭子仪、李光弼更是在危难中逆风翻盘,平定安史之乱,再造大唐河山。

    在文学方面,大唐更是百花齐放,边塞诗的巅峰高适、岑参的诗以“悲壮为宗”。

    孟郊、贾岛,简啬孤峭的“郊寒岛瘦”。

    当然,最为巅峰的自然是李白、杜甫这一对,光耀千古的诗仙与诗圣。

    只不过,在他们百年之后,大唐的晚期,还有一对名声略小,但是同样以李杜并称的文豪,小李杜,那就是李商隐和杜牧。

    关于杜牧,说实话郭戎连他写的诗能记下来的都不多,更不可能知道他的出身出处,父母贯籍等等信息,但是,看着杜从郁骄傲到了极点的样子,杜佑愿意致职培养的心思,郭戎推测,杜从郁的这个幼子大概率就是自己所知的那个小杜!

    “小李杜”,杜牧,有意思。

    大“李杜”的年代是大唐的盛世,而小“李杜”的年代则是大唐衰落的末年,郭戎相信在自己和数不清的唐人的努力之下,大唐不会走上曾经的道路,而是会重新走上巅峰。

    不知道,这个李杜,能否以超越大李杜……郭戎轻轻的在心中叹息道。

    也不知道这小杜牧到底多大,如果年龄可以,郭戎已经在考虑,是不是争取一下,弄到自己的身边,毕竟,折牧雨在身边待不了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