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奉天讨逆北伐檄文

    第435章 奉天讨逆北伐檄文 (第2/3页)

些忧心的。

    不同于陇西方向的羊攻,剑南方向由吐蕃、剑南、南诏组成的联军,中路陇南方向是吐蕃人真正的主力方向,那是一水的吐蕃人。

    根据陇南方向战报汇总出来的数据,最初从两州、银州出发的中路吐蕃人大约二十万。

    然而,吐蕃人对于这支兵马的补充却没有停止,后续的兵马依旧在没断过。

    回鹘结束对峙,从草原上回撤,释放出了至少三万吐蕃骑兵,多出来的骑兵一部分被补入了陇西方向,但是大部分被补入了中路。

    随着战事进行,大散关之外除了秦州、武州、陇城等几座坚城,大唐在陇南所有的土地在名义上都落入了敌人之手。

    吐蕃人进入陇南的兵力超过了三十万,其中近二十万就在大震关之下。

    如果再加上从东侧而来的尼玛巴扎和刘辟,裴植将面临东西两个防线超过三十万敌军的进攻。

    如果郭戎没记错,大震关只有原本的一万守军,裴植带去了大概六千羽林军,就算再有一些零零散散进入大散关避难的百姓和军卒,裴植手中的兵力也就两万左右。

    以两万兵马,硬抗东西两个方向的进攻,大散关真的是凶多吉少,稍有不慎就是关破人亡。

    说实话,郭戎很想为裴植做点什么,但是大震关实在太远,郭戎自己真的是鞭长莫及。

    理顺理顺思路,认真的分析了一下关中、陇南、陇西的战局,然后发现,在关中聚歼吐蕃人主力的希望仍然存在,这一度让郭戎产生了莫大的希望。

    只不过,认真研究了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之后,郭戎脸上的笑容变成了苦笑。

    李纯和朝廷的诸公们恐怕一直盯着陈仓的战事,等陈仓的战事刚刚结束,就把相关的信件和战报给自己送了过来。

    也就是说,就算关中真的有机会,他们也不准备考虑,而是准备坚持原本的战略,在西部防御,在山东进攻。

    理智上,郭戎知道这种战略是最优选择,但是在情感上,郭戎却很难不去担心裴植以及那近两万的将士。

    稍稍犹豫了一下,郭戎提笔,将裴植他们唯一能活命的机会写了下来,然后派人紧急送往长安。

    大震关如今肯定已经被东西两线的吐蕃人包围了,通过常规的方式就算是写了信也未必能送进去。

    但是,信使进不去不代表没有人能进去,毕竟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自家媳妇手里那支人马一个可都是隐藏的高手。

    完成了需要秘密送往大震关的书信,郭戎提笔开始准备将这件事记录起来,填充到需要写给李纯的回信中,这时候郭戎突然想起来,还有最后那封李纯的私人信件没有打开。

    然而,打开那个特制的铁盒子,确定封蜡没有打开之后,郭戎取出了钥匙,轻轻的将特制的铜锁打开,一页信笺呈现在了郭戎的眼前。

    刚开始郭戎并没有在意,然而,仅仅看了几个字郭戎就懵了。

    因为这笔迹不属于皇帝李纯,如果让郭戎去判断,这个字体跟昔日自己在兴庆宫勤政楼上看到的柳宗元的笔迹很像。

    要知道,李纯可不是李诵,刚刚年满三十的李诵身体相当的好,远不是太上皇他老人

    家。

    太上皇他老人家的身体不允许,所以才会找人代笔,这很好理解。

    但是,自己和李纯的私信中出现柳宗元的笔迹就太不正常了,难不成,韩愈着练新兵,没工夫搭理柳宗元,结果柳宗元闲的无聊把李纯给绑票了?

    绑票显然是不可能的,虽然没有想明白,但是郭戎也没有死磕,而是准备继续翻看,希望从中找出原因。

    只不过,这个寻找的速度快了一些,看到第一行代表着标题郭戎就懂了一半,因为这是一篇妥妥的讨逆檄文。

    《奉天讨逆北伐檄文》

    檄谕齐鲁河洛燕蓟秦晋吴楚之人曰:

    何为华?

    有服章之美,故称之华。

    何为夏?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谓之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