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章 北伐开启!

    第438章 北伐开启! (第2/3页)

 河北三镇的主力已经在河南被郭戎全歼。

    河北主力在河南的战败导致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中整个河北的人心已经不稳了。

    田季安、王承宗、刘总已经用血腥的手段将手中的军队重建了起来,并且暂时稳定了整个河北的局势。

    无论是郭戎还是李纯都相信,但是这一切都是假象。

    人心不可能真正恢复,临时重建的军队也不可能恢复足够的战斗力。

    朝廷的平叛大军抵达的时候,即便不会一路箪食壶浆,也绝对不会受到太强烈的抵抗,兵峰所到之处就是他们的覆灭之日。

    等到河北三镇覆灭,他李纯将班师,凯旋而归,享受属于皇帝荣光。

    而郭戎则将等到气温合适的时候,率领剩余的兵马和此时此刻在辽东半岛南部驻扎的李愬联手,进军辽东。

    至于辽东打到什么程度,他李纯是不管的,只要不影响大唐内部的发展,不影响三年之后的西征就好,剩下的都由郭戎和李愬决定。

    至于现在的,郭戎所需要的事就是好好的准备,最好能在他李纯抵达之前将士气、体力、精神状态调整到巅峰。

    另外在最后,李纯单独提醒郭戎:

    建议可以提,细节可以改,有什么不认可的想法也可以说,但是自己御驾亲征的念头已经下定,就算天王老子来了也说服不了他,所以郭戎就不要学着朝廷中的那些人劝谏自己了。

    如果愿意,郭戎可以上道奏疏邀请皇帝出京,但是如果郭戎不想上就不上了,他也理解,更重要的是,李纯说他已经找到了在制侍会议上说服那些制侍重臣的方法。

    但是作为北伐的主帅,郭戎自己绝对不能反对。

    除此之外,李纯从长安出发的时候,至少还会携带一军三卫,近四万人作为自己的亲卫和卫戍力量。

    只不过,这近四万人负责的是从长安到汴州的这一段路途,等李纯抵达汴州之后,这一军三卫将划入郭戎北伐大军的序列。

    李纯本身的安全则直接由郭戎自己负责。

    一个字一个字的将李纯的信件看完,郭戎已经累得头晕眼花,这字实在是太TM多了,关键还没有断句。

    低头看了看刚才刘禹锡手书的自带断句的檄文,再看着厚厚的一摞一封信,郭戎也是一脸的无奈,写这么多字,这TM还真是李纯的风格。

    华夏的古汉语相当的精炼,一切以言简意赅为主,为什么到了自己这风格就变了。

    谁家写信弄得跟写论文一样!(李纯:这还是不是你给出的好主意,有了制侍会议讨论重大事项,有了制臣/内阁帮自己处理寻常庶务,可不就闲的蛋疼么。)

    当然,如果不是这么厚,也不可能将李诵的想法讲述的如此清晰。

    从自己想法的起源,到自己的想法,再到自己所希望达到的效果和目的,李纯将他的想法完全展示了出来。

    清晰到了这个程度,再想要产生什么误会就很难了,除非自己想要谋反。

    郭戎自然不会考虑谋反,所以郭戎所能做的就是如同李纯所说的一样,尽可能的做好准备。

    只不过,皇帝离开京城御驾亲征可不是

    一件小事,需要改变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至于李纯为什么会萌生出这样一个御驾亲征的想法,李纯说是在守卫大唐的方面超越不了李诵。

    但是,想想李纯关于战场那详细的有些冗赘的描述,郭戎能看出这家伙对战场有强烈的冲动和欲望。

    琢磨一下,对于李诵在陈仓经历的大肆宣扬,郭戎敢断定,这家伙想的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也只有「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种可以传扬千古的言辞才能配得上当世君王的豪迈。

    再联想一下,提到在防守方面不可能超越李诵时候那种酸酸的预期,郭戎冷不丁萌生了一种想法,这位皇帝不会想要当一个空前绝后的武皇帝吧……

    武皇帝!

    大汉的那位武皇帝几乎铸就了整个华夏人的嵴梁,这一位如果走的也是那位汉武帝的路子……

    郭戎只能在心中说一句,真TM让人望而生畏!

    说罢,郭戎立刻召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