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治理灾害众人献计

    第三十一章 治理灾害众人献计 (第2/3页)

就在淮州的江河。连年下雨导致沿岸百姓水生火热,我们可以采用围堵的方法增高水岸。修筑起坚固的堤坝,使江河能容纳更多的雨水。这样能极大地保障了老百姓的稳定生活。”

    “不不不。”人群中立马跳出来人反驳:“如果按照以前的堤坝形式进行修筑,不仅劳民伤财,而且进入汛期后又将重蹈覆辙,徒劳无功。”

    “虽然繁琐,耗资大,但是带来的好处也是极大的。”有人也出来反驳。

    先生道:“还有什么计策可以用呢?”

    这时,一个面如冠玉的书生道:“很久以前一个朝代的工部尚书曾献计“束水冲沙法”,可以一用。”

    先生道:“哦?具体讲讲。”

    “就是收紧沿岸的河道,利用水流巨大的冲击力,冲刷沉积在河床底部的泥沙,达到清淤防洪的效果。”

    裴妄面不改色的道出方法。

    姜妤若有所思的看过去,普通的学子对这方面的知识只了解个大概,能说出个一二三治理方法已经很好了,如果不是读过大量书籍,对于此事是想不到此法的。

    看来他除了每日钻研圣贤书之外还有研究当下时事,难得。

    黄明华在姜妤身边突然高声道:“先生,他们都在说淮州水患的问题,那我就说说汝宁干旱的问题吧。”

    “哈哈哈,好。你说。”先生捋捋胡子道。

    “干旱的形成原因有很多种,汝宁的气候和位置都不好。故而,其一可以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将周边城池的水可以调动起来。其二,植树造林,营造防风林,广种树草,改善汝宁气候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不错不错,答的条理清晰。方法也很中用。以上所有的方法目前我们朝廷都有在做。可是治标不治本,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让我们的子孙后代都不被灾害所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啊。”

    先生看着下面整齐的人群道:“各位还有什么计策?可以直接回答。”

    众人在下面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这还有什计策可言,目前能说的计策已经被说尽了。还能有什么创新的想法。

    “先生,我有一计。”

    众人齐刷刷扭头看向姜妤。

    “说。”

    “我有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既然一国两地同时受到洪涝和干旱灾害。那么不妨把新修水渠,将两地挖通,将淮州的江水引到汝宁。让原本缺水的荒芜之地瞬间变成可以灌溉的良田,同时还解决了淮州的水患问题,让饱受洪水侵蚀的淮州从此变成沃野的草原。”

    此言一出先生的眼睛闪过一道光芒。

    “哇,你好厉害,居然还可以这样我怎么没有想到。”黄明华仿佛思想得到了新的净化洗礼。

    目不斜视的裴妄忽地转过身来看着姜妤,眼梢下闪着暗光,深深的望着她。

    众人也开始议论纷纷:“是啊,是啊。一举两得的妙计。”

    就在一众赞同声中突然冲出来一个大声:“我并不认为这是什么好计策。淮州到汝宁有多远你们不会不知道吧,这个方法同样劳民伤财,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不说,一旦修建起来少说也好十几年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