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一章 是妖人就要蛊惑圣听

    第一五一章 是妖人就要蛊惑圣听 (第1/3页)

    夜。

    “陛下,我可以明白的告诉您,这就是以后的大明朝。”

    杨丰看着朱元璋。

    这还是上次承天门前他杀贡使之后两人第一次单独见面。

    当然,也不完全是单独。

    毕竟人家女儿还在,但除此之外杨丰的这间办公室里真没别人,因为两人讨论的事情机密等级,别说是锦衣卫,就是亲信太监都不能听。

    太监也是不保险的。

    朱元璋死了,太监们可是还得活下去,那么利益需要时候一样存在泄密的可能,再说朱元璋自己都不敢保证自己身边的太监们,到底有没有被收买了的,收买太监盯着皇帝,本来就是历代大臣的基本操作,那么多太监谁知道有哪个被收买,所以就算太监也不敢完全信任……

    准确说皇帝就没有可信任的人。

    要不然皇帝都自称孤家寡人,他们真就是孤家寡人。

    对任何人都不能信任。

    皇帝御下本来就不靠信任,而是靠监督制衡。

    靠权术。

    而现在他跟杨丰谈的,正是关系大明未来朝廷格局的,某种意义上是大明未来的路线问题了,这种事情可是必须绝对保密。

    “您要建立一个文官政府,这个是没错的,我们那时候都是文官政府。

    您选择儒家的确也没错。

    毕竟您也没别的选择,这时候比烂的话,儒家的确是最不烂的,和其他那些乱七八糟比起来,他们的确是目前最合适选择。

    但是。

    您不应该独尊。

    是的,您留下了制衡的。

    以武将制衡文官,以勋贵制衡士子。

    但太少了。

    以勋贵制衡文官,以文官制衡勋贵,看起来的确不错,但任何朝代勋贵都是初代强,然后是逐渐衰弱,毕竟他们不衰弱,皇帝也很难安心。而文官从来都是逐渐变强,毕竟和平时期武将勋贵很难有用,而治理国家的文官才是重要的,同样皇帝也不怕他们会造反。

    然后此消彼长,平衡逐渐打破。

    而您现在的科举制度,又完全沦为儒家取士,您的文官就是儒家,最后强势的文官集团,事实上变成了强势的儒生集团。

    他们成了一个声音说话的。

    您的第二代后期就已经不得不开始启用宦官以弥补勋贵的不足。

    但勋贵越来越不行。

    您的后代不得不逐步加重对宦官的依赖,直到最后只剩下以宦官来制衡文官这一个选择,这样就成了您最不想看到的宦官干政,而一直发展到巅峰,就是那个魏忠贤。他那时候的皇帝其实很聪明,虽然被后世嘲笑为玩物丧志的木匠皇帝,但实际上就是因为不想直接与文官对抗,所以把魏忠贤推出做一条咬人的狗。然后自己做个不理朝政的昏君,让他在外面卖官鬻爵以确保财政,让他收干儿子把持朝政以制衡被称为东林党的清流集团。

    说到底就是因为他已经根本没有别的选择。

    您从一开始就给他们挖了坑。

    他们跳不出来。

    您现在制定的一切制度,最终都会成为他们不能推翻的祖制,祖宗成法不能变。

    所以,您的选择没错,您的制衡设计也没错,错在太少了,就一对一非常脆弱,三角形才是稳定的,您需要在文官里面,再扶持一个非儒家的集团。

    拆分文官。

    建立文官政府,但拆分文官,让儒家文官之外,再多一个实力足以制衡的其他思想体系下的文官,这样再加上勋贵武将集团,您的后代才能避免像原本历史上一样,最后连一个鼓动民变的庶民都杀不了。苏州抗税推出顶罪的首领葛成就是普通织户,但皇帝下旨处死后,却在大牢里被当做英雄供着,一直伺候到皇帝都死了他还没死,最后还被放了。上上下下各级官员的保护,地方士绅的保护,就能让皇权甚至无法决定一个庶民的生死。

    而皇帝派出总督漕运的文官,甚至敢收买监狱的盗贼,把皇帝的税吏诬陷为盗匪杀死。

    这就是一家独大的后果。

    大明后期的确党争严重,但党争不影响文官一家独大,因为他们都是一个思想体系教育出来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