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争锋相对

    第九十八章 争锋相对 (第2/3页)

人玩笔杆子……”

    看着这堆奏疏,朱由检一时间都不知道要怎么处理这种局面。

    说白了、他前世最高就是个扶贫基层,甚至连村子都没有脱贫成功,人就来到大明朝,哪里会有时间来处理这种局面。

    对付燕山大营的大头兵,和对付紫禁城的衮衮诸公,这完全是两个概念。

    他的额头不由出了冷汗,倒是这时、一块绸缎出现在了他的眼前,随后才看到是好皇兄担忧的表情道:

    “怎么出了这么多汗?莫不是昨夜染了风寒?”

    “……”一时间、不只是朱由检,前一秒还厉声叫嚣的衮衮诸公都闭上了嘴巴。

    朱由校这举动,看似在关心朱由检,实际上是在拖时间。

    他在给东林党拖时间,也是给他自己拖时间。

    果然、在这样的拖延下、东林党内阁次辅刘一燝站出来道:

    “万岁、臣以为、京城改制是应当的!”

    “万岁、臣附议!”

    “万岁……”

    “万岁……”

    忽的、原本已经站出四十余人的百名官员之中,再度站出了三十余人,最后只剩下了二十多位无党派的官员。

    东林党官员纷纷同意改制,并且杨涟还持着笏板走上前道:

    “万岁昔日太祖高皇帝曾规定京察三年一考,后改为十年一考,而弘治年间规定六年举行一次。”

    “其中缘故、皆是因为洪武初期朝廷大部分官员皆是前朝遗留官员,这些官员胥吏贪赃枉法,因此需要三年一考。”

    “之后太祖高皇帝依靠三年一考的京察清除天下贪官,才改为十年一考。”

    “至弘治年间、孝宗敬皇帝认为天下贪官又起,因此将十年一考改为六年一考,极大扼制了贪官的滋生。”

    “眼下、天下官员胥吏贪污者难以计数,数不胜数,淮北之地、因为官仓粮秣存储不足,导致粮价飞涨,百姓饿死者数十万计!”

    “难道这样的天下、还不能修改京察法吗?”

    “臣以为、主张不改京察者、当斩!”

    杨涟还是那个刚直的倔老头,一开口就要人命的那种,甚至想到了淮北饥荒是因为地方官仓粮食不足导致的。

    官仓为什么粮食不足?很简单、因为硕鼠横行,所以整顿吏治已经到了不得不改制的时候。

    听着杨涟的话、朱由检都恨不得给这倔老头鼓掌,但很快孙如游就站了出来:

    “万岁、臣东阁大学士,孙如游……”

    “臣以为、杨都给事中所言,不过是捕风捉影罢了。”

    “淮北官仓充足,入冬后饿死的,不过十几人罢了。”

    “荒谬!”左光斗踏出一步,怒叱道:

    “过往淮北者,所见淮北道路两侧伏尸数万,延绵百里,大饥之下、数百万百姓遭灾,邳州县更是卖出五十文一斤的高价粮食。”

    “须知寻常百姓一岁不过积攒三四两银子,五十文一斤的粮食,百姓能吃几日?”

    “没错!”御史袁化中也站了出来道:

    “泰昌元年八月二十三日,饷司杨嗣昌曾奏言”

    “淮北居民食尽草根树皮,甚或数家村舍,合门妇子,并命于豆箕菱秆。”

    “此渡江后,灶户在抢食稻,饥民在抢漕粮,所在纷纭。”

    “一入镇江,斗米百钱,渐至苏、松,增长至百三四十而犹未已,商船盼不到关米,店铺几于罢市,小民思图一逞为快。”

    “连镇江和苏松都如此,这难道还不足以说明、淮北的情况到底有多严重吗?!”

    袁化中把杨嗣昌抬了出来,一瞬间不少楚党官员就犯难了。

    杨嗣昌和他父亲杨鹤都是楚党之中的重要官员,他们不可能打脸杨嗣昌啊……

    如果打脸了杨嗣昌,那么导致杨嗣昌一家被牵连,到时候楚党的势力也会缩减的,而且杨嗣昌是楚党为未来培养的中枢官员。

    想到这里、楚党的官应震想了想孙如游答应的减免半厘,衡量之后便退回了位置上。

    官应震的退一步,被楚党官员看到后,他们也跟着后退一步。

    瞬间、九名官员后退一步,看的其他党派咬牙切齿,浙党的姚宗文更是恨不得活生生咬死官应震。

    至于官应震、他倒也不是完全因为杨嗣昌后退一步,他后退的原因,不过是因为上朝前东华门的时候,他就和杨涟碰了面。

    当时他见到了杨涟带着几个人前来,那几人说着一口吴语,穿着也十分简朴,一看就是平头百姓。

    因此、他在联想到了那几个人后,瞬间有了一种不妙的预感,及时退回了位置上。

    不过、知道这件事的官员并不多,因此孙如游等人听到了杨涟等人的话后,并没有收敛,而是站出来道:

    “淮北是否大饥、是否饿死百姓,派人下去一查便知!”

    “万历六年,淮安府户一十万九千二百五,口九十万六千三十三。”

    “依照这个户籍下去监察,若是有百姓饿死,我无话可说、愿去职为民!”

    孙如游放出了狠话,甚至把话说的十分绝对,这并不是因为头脑发热。

    相反、他的这些话都是过了脑子的。

    他清楚地明白、以眼下的情况进行下去,他根本保不住浙党官员,因此最好的就是在这次事情过去后,辞官归老。

    到时候浙党再出什么事情,也就和他无关了。

    至于浙江的乡绅士族,商贾地主,知道他致仕后也晚了,不可能再让他官复原职。

    说白了、孙如游是真的想从这个位置退下去。

    眼下的他,在面对朱由校和朱由检这两兄弟的手段时,真的有一种如坐针毡的感觉。

    不过、他平安致仕的愿望估计要破碎了,因此这个时候、等待了很久的杨涟站了出来,怒叱道:

    “好!既然孙阁臣这么说,那么我就请淮北百姓入文华殿亲口将淮北惨桉说给阁臣你听!”

    “!

    !”听到杨涟的话,所有人心头一悚,没想到杨涟居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找到淮北百姓。

    “怎么回事?他们不是说已经封锁了淮安府了吗……”给事中姚宗文额头渗出了汗珠,而方从哲也察觉到了杨涟真的不是在吓唬人。

    “万岁、臣想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