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布局朝鲜

    第一百五十二章 布局朝鲜 (第2/3页)

田。”

    “殿下所言甚是。”陆文昭作揖道:

    “只是仅凭眼下的兵力,是否有些不足?”

    “一切还得看黔国公府那边,我料沐昌祚和沐启元是不敢出兵的,到时候就可以用违抗圣旨这点将他们关押拘禁,之后找个机会将黔国公府移出去。”朱由检微微眯了眯眼睛。

    黔国公府可不单是像后世所说的那么简单,实际上权力斗争从朱棣时期就开始了。

    当初朱棣移岷王前来对峙黔国公府,之后失败,再往后,黔国公府就越来越势大了,到了晚明更是不可收拾。

    历史上贵州安邦彦叛乱,明廷命沐昌祚、沐启元出征,两人惧怕,多有推诿。

    天启四年沐昌祚死后,沐启元袭封他的黔国公爵位,而沐启元轻狂不法,纵容家奴残害百姓,巡按余瑊按律逮捕犯法家奴。

    家奴被抓后,沐启元居然调集兵马,用火炮对准巡按公署。

    这件事情爆发后,朝野震动,可以说是沐启元在打大明朝的脸。

    朱由检不杀他们,是看在沐氏为大明朝、为汉人、为华夏守土两百余年的份上。

    况且、与顺天、应天的勋贵不同,沐府手中还有两万多沐氏兵马,这些兵马大多由土官和沐氏子弟担任将领。

    但如果不动手、沐氏又在云南侵占了三分之一的田地,变相损害了大明朝的利益。

    因此、最简单的就是利用这一次机会,将沐府手中的屯田收上来,将他们移驻别处。

    至于这个地方,朱由检也想好了,便是后世缅甸东南,如今的孟艮府。

    将他们移驻那里,说不定可以等待机会,将三宣六慰重新收复。

    想到这里、朱由检回到现实,继续对众人道:

    “四省的裁撤需要等到战事毕后,因此眼下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山西三镇。”

    “眼下燕山大营的十六外拱卫营已经训练四个月了,还有一万多人没有装备甲胃。”

    “我估算着时间,至多十月底,便能出兵对山西、北直隶南部进行卫所裁撤。”

    “这件事情需要先斩后奏,便是皇兄也不会告诉诸多勋贵,你们的嘴巴要严,事情可以继续办,但话不能乱说。”

    “卑职明了……”陆文昭等人纷纷作揖,而朱由检继续道:

    “裁撤山西和北直隶南部的事情一旦发酵,贵州很有可能就会叛乱,老奴甚至也会伺机而动。”

    “朝鲜那边,北镇抚司必须抓紧,最好在裁撤之前,找到朝鲜到底有没有和建虏私通贸易的消息。”

    “如果建虏没有和朝鲜私通贸易,老奴必然会对朝鲜下手。”

    “但如果两方有贸易往来,老奴应该会向北边的北山女真部落,或者土蛮进行扫荡,与西边的科尔沁联盟。”

    “而我们可以抓住这个机会,让杨镐揭发这件朝鲜与后金贸易问题,随后抓住机会,调兵入朝,甚至在清津(朝鲜西北部)驻扎。”

    “殿下、如果有证据,那为何不直接废了李珲?”曹化淳作揖,不解询问,而陆文昭则是解释道:

    “废王一事,虽然爽快了,但并不能解决问题,甚至会让继位的新王对我大明产生畏惧。”

    “因此、驻兵一事可以打击李珲威信,从而当朝鲜之中隐藏的人浮出水面,发动叛乱。”

    “届时、新王继位,必然会为了取得正统的地位,向我朝献媚。”

    “到时候,或许可以提出要求,加大对朝驻兵。”

    陆文昭说出了朱由检的想法,在朱由检看来、对朝鲜、日本这种人口超过千万的国家,仅仅用屠刀是很难征服的。

    最应该用的,还是驻兵有利益的地点,再以明朝的藩贡体质,以文化来渗透他们,最后再将文化渗透差不多的时候,忽的搬出其它有色人种。

    这个时候、就可以用肤色、礼仪、文化来区分敌我了。

    没有蒸汽机,就没有轮船、没有火车,也就无法实控大面积的疆域。

    向西开拓?可以开拓,但是打下中亚河中地区后,就达到了极限。

    对于有法理的,比如三宣六慰、旧港、吕宋总督,安南都统司等等,都可以以“王化”来收复治理。

    南洋苦西夷久矣,大明必须用一个大国的身份,拯救它们,并留在当地,为当地的教育出一份力。

    想到这里、朱由检不免有些得意。

    马上十二岁的他,只要不像自己的那几个祖宗一样磕点药,按照朱元章、朱棣、嘉靖和万历的血统体质来看,活到六十岁属于轻轻松松。

    四十多年时间,足够将这些地方初步的传播大明文化了。

    不过要打仗、就需要银子,银子不够、粮食不够,一切都是空谈。

    打仗要银子,迁移百姓要粮食,这两点是重点,代表大明能不能渡过漫长的小冰河期。

    清朝能熬过,是因为大旱被明朝扛了,而之后从1644~1720年的低温期,又因为入关时制造屠杀,人口少,土地多,导致勉强能活下去。

    清朝屠了多少汉人?难以计数,朱由检不可能效彷来屠戮自己的百姓。

    所以他必须在天启七年以前,完成干旱最严重的山西、陕西、山东、河南等地的百姓迁移。

    只要把最难的十七年大旱熬过去,剩下的低温期,可以慢慢迁移,或者利用东南亚粮食北运,分往各地常平仓来抗旱。

    朱由检揉了揉眉头,随后抬头看向了卢剑星道:

    “御马监眼下的粮食,全部贩卖辽东,以你的门路需要多久可以贩完?”

    他的这问题交给了卢剑星,而卢剑星却面露难色道:

    “加上南场和四川的粮,不交田赋的情况下,那就是一千六百万石,这么多粮食、恐怕需要三四个月才能抛售完毕。”

    “依卑职之愚见,还是应该在辽东全境设立皇店,以皇店贩米来打压辽东日益高涨的粮价。”

    卢剑星的话让朱由检皱眉,但也知道这是事实。

    一千六百万石,拿到辽东去贩卖,必然是能赚不少的,但时间太慢,运输时间也很长。

    交给皇店的唯一弊端,就是和偷偷卖军粮的辽东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