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四章 想上天的朱慈燃

    第三百七十四章 想上天的朱慈燃 (第1/3页)

    “砰——”

    五月二十三日,当日本的消息送抵京城时,一声枪响也在军备院的步枪校场发出。

    持枪人是朱由检,而他手中的这把枪,如果仔细打量,基本上与两百年后的德莱赛步枪相似。

    明军之前的步铳和骑铳,弹药都是由枪管前面装进去的,而眼下这支枪则是子弹从枪械后面装进去的。

    不仅如此,与之前的定装火药和子弹不同,这支火枪已经有了现代子弹的雏形。

    弹头呈圆锥状,后半部分由纸质的纸筒包裹。

    在朱由检扣动扳机后,枪机上的长杆形击针刺破纸弹壳,撞击底火,引燃发射药,将圆锥形弹头射出。

    这是大明军工最高技艺制作出来的一把后装击发枪,这样的火枪一旦装备,将形成东西方最少两百年代差的降维统治力。

    远处测靶子的研究博士记录了一切数据,最后骑上马策马返回了射击点。

    朱由检摘下了脸上的木质面具,在他身后的毕懋康、宋应星、王徵、孙元化等人也纷纷走了上来。

    “这枪不错,造价几何?花了多长时间?”

    朱由检将火枪递给了毕懋康,毕懋康也解释道:

    “造价一百四十七两白银,工匠手工制造,一共花费了六个月时间。”

    毕懋康的一句话,便代表了这击发枪并不是批量生产的产物。

    既然无法批量生产,那么注定只能作为皇家、贵族的玩具。

    当然、眼下不能批量生产,并不代表日后也不行。

    “吁……”

    远处的博士勒马停在了旁边,下马后将自己的文册双手递交给了朱由检,并解释道:

    “殿下,和测试的一样,一百步有效击穿三重布面甲,一百三十步击穿两重甲,一百六十步击穿一重甲,最大射程四百步,有效射程二百四十步。”

    文册上写下了枪支的各种性能,朱由检看了看。

    首先这支火枪还没有命名,枪长四尺五寸,约一米四四,枪重八斤八两,约五点一公斤。

    枪支的射速在每柱香二十七到三十三,约每分钟九到十一的射击次数。

    由于毕懋康等人在枪栓表面用上了防止气体泄漏的橡胶闭气套,因此士兵不用担心气体泄露来灼伤眼睛。

    不过这也是一个缺点,因为橡胶闭气套容易老化,因此在承受约六百次射击后,就需要更换橡胶闭气套,而这个小小闭气套的成本是八钱银子。

    由于锰钢研究进展,因此该枪还配备了一把一尺三寸的三棱刺刀,枪长加上刺刀,最后的高度是五尺八寸,约一百八十六厘米。

    总的来说,在不考虑制造时间,工匠精力,制造成本的情况下,它将是一款很好的迭代兵器。

    拥有了它,一万明军就能轻松的横扫欧亚大陆。

    但问题也来了,它的造价实际上并不是什么问题,真正的问题是时间。

    “如果朝廷要量产他,以眼下工匠的水平,你认为一年能产出多少支?”

    朱由检看了一眼数据,合上后询问毕懋康,而毕懋康也直言不讳道:

    “以眼下工匠的水平,一年最多能产出五百支。”

    “在第四版蒸汽机制造出来,并加入军械局参与生产前,第三版蒸汽机和工匠联手的结果只能是这样的产量。”

    “欧洲人的技术,有可能仿制吗?”朱由检问出了关键点,但毕懋康摇了摇头:

    “绝无可能,他们的治金和冶铁技术达不到,不仅仅是他们,便是大明民间的工匠都仿制不出来。”

    “军备院花了十几万两银子才手工制造出来它,若是这么轻松就被仿制,那下官等人恐怕合该身死。”

    毕懋康的话给了朱由检自信,而他也对人群中的王徵询问道:

    “第四版蒸汽机还需要多久?如果第四版蒸汽机出来,这火枪的产量能提高到多少?”

    “回殿下……”王徵作揖回礼,紧接着盘算开口道:

    “第四版蒸汽机还需要解决锅炉的压力问题,这个问题需要反复试验,何时能研究出来,下官不敢随意开口。”

    “只不过,若是第四版蒸汽机研制出来,火枪的产量能翻十倍,因为第四版蒸汽机的动力,足够代替许多只有工匠才能做的事情,成本能下降三到五倍。”

    “不仅如此,若是第四版蒸汽机动力足够,那完全可以让工匠做精密的步骤,粗略的步骤交给机器。”

    “一旦车床的课题再突破,产量提高几十倍也不奇怪。”

    “几十倍……”朱由检略微皱眉,这样的产量显然还是无法满足他。

    不过仔细想想,一年几万支后装火枪,这样的速度已经不慢了,而且工匠可以现在就进行培养。

    “工匠的培养要加快速度,争取在第四版蒸汽机出现前,保证南北两个军械局可以同时生产。”

    “哪怕车床没有突破,也要达到每年一万支火枪的产量。”

    “是!”

    朱由检的话让众人倍感压力,而他接下来的话让气氛轻松了不少:

    “手榴弹的研制如何了?”

    “回殿下,基本可以投产了,就是造价有些高……”孙元化上前作揖,而他身后也跟上来了一个端着木盘的博士。

    木盘上是一个手榴弹的模型,和木柄手榴弹类似,但没有那么瘦,活脱脱像是一瓶大号矿泉水瓶。

    “此物重两斤四两,头尾用生铁,内里放置钢珠,火药,雷酸汞。”

    “引爆的方式是拉动圆环,然后燧石摩擦点燃其中引线,继而点燃雷管和火药。”

    “威力已经测试过了,一丈以内没有人能活下来,两丈内都得重伤,不过它的点火率只有九成。”

    孙元化的话让朱由检略微皱眉,因为这不是他想要的那种手榴弹。

    眼下的这个手榴弹,且不提造价,单单重量就让人绝望。

    明代的两斤就是后世的一点二公斤,而朱由检前世当兵时的手榴弹全重也不过就是二三百克。

    要将这重量是后世手榴弹六倍的明代手榴弹丢出最少三十米,这太难为人了。

    “重量减轻一些,点火率提高一些。”

    没有什么苛责,朱由检只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不过,话说到这里,实际上军械局的研究就差不多到这里了,其他都是关于民生和工业的。

    因此朱由检拔腿便走,其他人也跟着他前往了新修建的蒸汽机车研究院。

    “呜呜——”

    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