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一章 小民营生

    第四百八十一章 小民营生 (第3/3页)

天启年间,齐王执政后,他们就都不“怕死”了。

    这并不是说他们真的不怕死,而是他们不怕自己死后留下的问题了。

    人死了,家里能拿一百抚恤银,十亩抚恤田,这些东西够家里人平平淡淡活一辈子,因此他们也没有理由怕死了。

    死了,朝廷帮忙抚恤家里,活下来了,拿着斩首的赏银给家里添置新房。

    毕竟都上了战场,大伙得拼了命的打赢,若是打输了,不仅全军覆没,甚至朝廷也会有危难。

    朝廷有了危难,那答应的抚恤就成了问题。

    因此上战场前,谁都做好了战死的准备,和曾经万历、泰昌年间的风气大有不同。

    “除了齐王殿下,又有谁在乎我们这帮子泥腿子呢……”

    伤兵营里那个断手老卒的话还在李定国耳边回响,渐渐地他也知道了为什么自家殿下为什么能赢得那么多人的爱戴。

    与那些口口声声为了百姓的官老爷不同,殿下心里是有他们的,也是把他们当人的……

    带着思考吃完了饭,李定国和同学一起带着餐盘去到了水槽区,熟练地打开了自来水的龙头,在水落下的同时,用水槽里的皂角洗干净了木质的碗筷,随后将它们放在了餐具区。

    京城的自来水系统是朱由检和朱由校两人设计,工部建造的大明第一套供水设施。

    这个供水工程与东西两座外城的建设共同开始,之后加入了南城、内城、皇城、宫城等京城旧城。

    这工程前前后后耗时五年,共修建水池十座,砌筑隧道三十二里,水管用陶瓷、铸铁铺设,长达七十九里,可以给一百五十万人供水,可以说是世界最大的供水设施。

    在朱由检新政,“以工代赈”的背景下,大明两千二百多个县城,一万四千多个集镇都被排上了自来水供水工程的名单,不过需要排队罢了。

    周延儒给出的账目里,仅仅这一项工程,前前后后累计的用工最少就需要一千八百六十万人,用银一千七百万两,前后时间跨度约二十五年。

    当然,如果朱由检铁了心要搞,那十年左右就能让大明所有县、镇供水成功,但目前朱由检的想法还是“以工代赈”。

    说白了就是工程先列出来,哪个地方受了灾,哪个地方就可以着手修建。

    这个体系下,自然有不少官员谎报灾情,得到的结果都是被流放南州。

    自来水的供水工程,只是朱由检在接下来十三年“以工代赈”的背景下的其中一项工程罢了。

    铁路、省道、府道、县道、乡道、城区扩建、城区改造、桥梁、水库、堤坝……

    这些各种工程等着大明的灾民去完成,按照工部的估计,整体工程需要前后动用六亿多人,用银四十二亿六千两,前后跨度七十六年。

    当然,这六亿人里,大部分都是重复计算的,如果真的细究,顶多也就是使用一亿工人,每个工人最少到手二十五两。

    银子发下去,最终还是会通过市场经济回流到朝廷的手上,因此造成的经济支出并不多。

    真正的经济支出,是各项工程修建后的后续保养、维修问题。

    不过这对于朱由检来说,并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中,毕竟七十六年后的大明科技能发展到什么程度,是否还存在?这是一个存疑的问题。

    李定国看过不少奏疏,工部的奏疏他也知道,只不过他没想到工部居然会雇佣他们这群十一二岁的少年郎。

    他的没想到,也是朱由检的没想到,而朱由检如果没想到,那自然就要询问一下工部尚书周延儒了。

    不出意外的,周延儒在午后被朱由检传召,而当他来说齐王府的承运宫偏殿后,当即便对许久未见的朱由检作揖行礼。

    “下官,工部尚书周延儒,参见齐王,恭请殿下安……”

    “孤安。”

    偏殿之中,朱由检坐在《大明天下坤舆总图》下方,背后那张四丈宽,三丈长的《大明天下坤舆总图》加上他的模样,给人一种自觉渺小的感觉。

    王承恩命人端了一把椅子给周延儒,周延儒小心翼翼坐下,抬头看了一眼《大明天下坤舆总图》。

    图上画的很全,尤其是标注了齐国的方位。

    从图角的距离比例看来,齐国距离大明简直不要太遥远,恐怕朱由检把齐国选择在这个地方,就是为了避免日后齐国和大明冲突。

    不过,从图上也能看出,如果朱家日后内部起乱,那乱的地方一定是南亚地区,而与诸藩接壤的东吁缅甸则是直接冲突地区,这也难怪朱由检要收复三宣六慰了。

    “我听人说,工部的以工代赈里,有雇佣十一二岁少年的事情,这事情你知道吗?”

    朱由检忽的开口询问,而周延儒也连忙回应:

    “下官知道,这条政策是下官命人下发的,目的是为了帮助贫苦的家庭,让少年也能再寒暑假闲暇之余承担起一部分养家的担子。”

    “不过,这个政策只在寒暑假施行,其它时间都不存在。”

    周延儒清楚齐王喜欢听什么话,不喜欢听什么话,喜欢看什么事,不喜欢看什么事,因为他说的话都处于朱由检喜欢的范畴。

    果然,朱由检听后,语气也没有那么僵硬了,而是询问道:

    “若是日后有人以少充老,该当如何?若是有百姓逼迫孩童去务工,又该如何?”

    “巡查及时,一律处罚!”周延儒连忙回应。

    朱由检是担心有些目光短浅的家长逼迫孩子去务工,而周延儒给出的答案是巡查,这让朱由检不是很满意。

    “目前此项政策,只在有官学的地方开展,而官学又是强制性就读,因此殿下无须担心。”

    周延儒补充了一句,这让朱由检态度稍缓。

    缓过来后,朱由检也关心起了官学的事情,询问道:

    “明年天启十二年,开设官学的省份有哪几个?官学建设如何了?”

    第二更下午五点半左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