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四章 欣欣向荣

    第五百三十四章 欣欣向荣 (第2/3页)

察使司可不敢更改。”

    主薄露出了尴尬的笑容,阎应元也知道这种事情不是自己能说了算的,因此他继续处理起了其它文牍。

    在诸多文牍里,实际上最多的是劳改工的暴动,和藩国的求援。

    对于暴动,往往都是镇压,对于求援,往往都是根据实际情况来支援。

    例如阎应元手中的这份文牍就是唐国送来的求援,不过他们的求援是准备购买三千石粮食,并且都要南昆仑的稻米,不要印度厮当的稻米。

    “今岁府库岁入多少稻米?”阎应元转头对旁边的主薄询问,对方也作揖回答道:

    “总产二百六十七万石,百姓留了二百万石,卖给了我们六十七万石,除此之外还有印度厮当运来的三百万石香米。”

    闻言,阎应元不假思索的回应:

    “香米给劳改工吃就可以了,稻米留下我们自己吃的,然后按照诸位藩王的需要,贩卖稻米给他们。”

    “是!”主薄应下,准备按照阎应元所说的去做。

    南昆仑监察使司的稻种都是取自大明南直隶的稻种,南直隶的水稻颗粒饱满,口感极佳,只不过生长周期长。

    在南昆仑监察使司许多地方能一年两熟乃至三熟的地方,这种稻米却保持着一年一熟的特性。

    追求口感,这是明朝百姓和宋朝百姓不同的地方。

    宋代由于耕地面积不足,人口太多,因此只能将口感不行,亩产较高的占城稻推广。

    到了南宋,几千万人口挤在秦岭淮河以南时,占城稻的种植范围进一步扩大,江南东、西路和两浙路尤为盛行。

    占城稻与晚稻配合成为双季稻,使谷物产量大为增加。

    但是到了明代,由于国初地广人稀,稳定生产后根本就不缺粮食,因此明代百姓就都开始追求口感。

    谁再种植占城稻,基本不是用来喂养牲畜,就是拿来做储备粮。

    南直隶的稻米和后世的东北大米品种类似,虽然只能一年一熟,但产量也在同代算是极高。

    只要不遭遇天灾人祸,亩产二石是基本操作,并且口感极佳。

    哪怕来到了利未亚,这种水稻也能在第一年亩产五斗,第二年亩产九斗,第三年亩产一石五斗,第四年达到亩产一石八斗。

    按照阎应元等人的估计,眼下的三百多万亩耕地如果都好好育肥,那等四年以后,这三百多万亩土地能产出接近七百万石稻米,养活一百五十万人。

    只是土地的育肥任务太重了,连续三年耕种的同时还要育肥,这导致了土地开垦的速度“很慢”。

    放下一份关于地方耕地开垦速度的文牍,阎应元摇了摇头:

    “按照这架势,恐怕五年后,南昆仑也顶多只能开垦出一千万亩耕地。”

    “那也能养活四五百万人了。”主薄很乐观的开口,阎应元也点头附和道:“确实,四五百万人不错了。”

    “眼下诸藩和朝廷各省都在争抢移民,想要迁移百万汉人,恐怕都需要十几年时间,我们倒也不用那么急。”

    “对了,金银矿开采如何?”阎应元想到了金银矿的事情,不由开口询问,主薄也连忙回应道:

    “产出稳定,三十万劳改工在当地开采,每年能产出四万两黄金,六十七万两白银和五十多万斤铜。”

    “这些银子足够支付士卒的军饷,维持每年五十万劳改工的购入,如果可以,还能向朝廷缴纳六万两矿税银。”

    主薄的话让阎应元频频点头,他想了想后还是摇头道:“府衙的存银不足,还是先继续存几年吧,过两年再向朝廷缴纳赋税。”

    “是……”主薄作揖应下,阎应元也不再开口,埋头处理起了奏疏。

    在他处理奏疏的同时,大洋彼岸北亚墨利加的齐国也在朝气蓬勃的运转着。

    到天启十五年腊月,四年的时间,四年的工业化,让齐国的国力在迅速前进。

    作为一个藩国,并且是最强大的藩国,靠着朱由检,齐国在很大程度上是自治的。

    印度厮当的诸藩需要接受小西洋监察使司的监督,利未亚的诸藩需要接受南昆仑监察使司的监督,但齐国却没有任何一股势力能监督它,除了朱由检自己。

    四年的工业化发展,让齐国的西京城变长了一座占地五万三千亩,拥有两条主干道,十二条大街、二十四条坊道、四十八条小巷的庞大城池。

    除了发达的交通,它还有占地三千亩的齐王宫,另外有将近三万处江南小院,十二处佛寺道观,一百五十二里水泥铺设道路。

    三万多江南小院是清一色使用青砖灰瓦建造的,仅仅这一座城池,就能容纳二十六万居民。

    除了排列整齐的坊市结构,西京城最出名的还有它那巨大、繁忙的“西京码头”。

    西京码头倚靠着齐水(萨克拉门托河)来完成各种贸易,齐水全长一千里,该河自发源地流向西南,穿过位于鲁山山脉(太平洋海岸山脉)和齐山山脉(内华达山脉)之间的京兆府谷地,最后流入大明海(太平洋)。

    在进入大明海前,它会经过京门县的京门海湾。

    在这个海湾,整个世界最大的船只在京门港停泊,一台台从大明运输而来的机械从齐水逆流而上,将机械运送西京城,然后在京兆府中央谷地开垦荒地。

    从天空俯瞰,一条正在修建的公路,试图从北方的安陵县南下至西京城,而西京城的中央谷地则是开发出了大片大片的耕地。

    西海岸独有的巨杉,被砍伐修理,而后通过铁路和火车向北运输。

    这种树木高达三十多丈,胸径数丈的高大树木由于质地太脆,无法用于建造宫殿,不然的话,金铉很有可能会修建出一座历代之最的宫室。

    不过,即便无法使用巨杉来建造宫殿,对于齐王宫的宫殿,金铉还是使用了当地一些高大的树木来营造。

    由于齐王府的地势被金铉使用夯土堆砌,因此宫殿的地基就高达十数丈,好似一座小山。

    齐王府的宫殿还未完工,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