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三章 神机妙算朱由检

    第五百四十三章 神机妙算朱由检 (第2/3页)

…”听到戚武隆接到了朱慈燃,朱由检稍微宽了宽心。

    “殿下……虽然这么说不太合适,但太子殿下年纪尚轻,由他去吊唁,会不会处理不妥……”

    王承恩犹豫着开口询问,他很清楚“吊唁”只是表面,实际上朱由检是让朱慈燃去收拢秦、马两氏人心。

    可王承恩担心,如果秦、马两氏子弟桀骜,或者朱慈燃处置不妥又该怎么办?

    “他也快十五了,该经历一些事情,处理一些事情了。”

    朱由检话里带着几分疲惫,他只希望自家这个大侄子能懂事一些,不求革新,但求主政平稳。

    这次派他去,朱由检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正好他也想看看朱慈燃会以什么性格、姿态、手段来处理这件事情。

    至于王承恩话里所谓的不妥,朱由检心里并不担心。

    大明并不缺能打的将领,最少从目前往后二十年来说并不缺。

    秦、马两氏二、三代的子孙若是做的过火了,那朱由检用“守孝”二字就能压倒秦拱明、秦翼明、秦仲明等人。

    官员父母去世,正常都要守孝三年,戚元功之所以没有守孝三年,是因为朱由检给予了“夺情”。

    如果朱由检不给夺情,那哪怕是顾秉谦、施凤来也等立马下岗回家,守孝三年后再回来任职。

    三年看似不长,但在官场这种地方,三年时间足以清洗干净一个官员的所有痕迹,更别提朱由检手里还有官学,还有两千多万学子可以用来做官了。

    因此,不管朱慈燃处理的怎么样,谁想给他脸色,就得做好守孝三年的准备。

    朱由检并不觉得秦拱明等人会那么愚蠢,但他也清楚,朱慈燃这一行,看人脸色是难免的。

    西军和南军还算好,朱慈燃如果去了北军和东军,或者朱由检统领的上直,那才叫事事皆得看人脸色,哪个人的情绪一旦没照顾对,恐怕就会让五军都督府对皇室更为不满。

    皇帝之位不好坐,齐王之位也不好坐,太子之位更不好坐。

    说到底,齐王府底下的文官武将开始针对皇帝,本来就是从朱慈燃诞生之后才开始的。

    作为“罪魁祸首”,想让燕山派官员和五军都督府的新生代将领对朱慈燃有好脸色,这要比他们同意全部跟着朱由检离开大明还难。

    忠州之行只是一个开始,后面还有很多事情需要朱慈燃解决,或许他能解决政事,但军事却无法单独解决。

    军营里,谁的拳头大,谁说的就对。

    以眼下的朱慈燃来看,他显然不属于拳头大的那一方,所以朱由检得给他找个拳头大的人,好在这个人他早在十几年前就找到了。

    “我记得没错的话,定国应该快毕业了吧?”

    朱由检忽然询问王承恩,王承恩闻言微微颔首道:“还有两个月就毕业了。”

    “成绩如何?”朱由检端起热茶吹了吹,王承恩闻言也绽放笑容道:“顺天、应天两府兵家第一,按照这成绩,应该能以守备的身份下放。”

    “守备……到也不错了。”听到李定国要以守备的身份下放,朱由检点了点头,但随后他又说道:

    “还是先下放骁骑卫做百户吧。”

    “这……百户?”听到朱由检的话,王承恩愣了愣。

    守备是拱卫营官职,管五百四十五人,百户则是只有一百来人,不仅降了官职,还降了兵力。

    “调曹文诏任单于总兵,曹变蛟为上直都督府都督同知,暂领四骑卫。”

    朱由检没有回答王承恩,则是做出了一系列安排。

    他这一安排,王承恩立马就知道了。

    把李定国调去骁骑卫做百户属于明降暗升,骁骑卫作为上直四骑卫,打仗的机会反而是最多的。

    不仅如此,四骑卫和上直十六卫军都知道李定国,也都见过他,许多将领都还抱过他。

    他去上直十六卫军不会有人针对他,反而还会得到关照。

    只要他能在战场上露脸,哪怕没有什么斩获,下面的将领都能给他军功,让他火箭升官。

    只是让李定国上战场,这让从小看着他长大的王承恩有些心疼。

    “镇安镇的孙可望,做得如何了?”

    朱由检没给王承恩任何思考的时间,询问起了孙可望干得如何。

    闻言,王承恩作揖回应道:“是今岁北地治理魁首。”

    “北地治理魁首?不是国朝今岁魁首?还有人能超过他?”朱由检很好奇有谁能超过他,王承恩也在他好奇是说道:

    “这倒不是超过,而是孙可望只督管镇安镇半年,功绩只做半,所以才是北地魁首。”

    “今岁没有国朝魁首,分为南北两地,算是两个并列第一,与其并列的是交趾府大定镇的堵胤锡。”

    “堵胤锡?”听到这个名字,朱由检愣了愣,他不是看低堵胤锡,而是他觉得堵胤锡在治理上的能力,好像不如孙可望。

    “是的殿下。”王承恩回礼答复,朱由检闻言也要来了孙可望和堵胤锡今年的功绩文牍。

    文牍隔了半个时辰被吏部官员送来,朱由检对比之后才发现,堵胤锡是全年功绩,而孙可望是半年功绩。

    这么看来,如果让孙可望当一年镇长,那今年的国朝集镇魁首应该是他才对。

    不过规矩放在这里,他任期半年就是半年,朱由检也不能徇私舞弊来让他成为国朝集镇功绩的魁首。

    “既然是并列第一,他今年过后也应该升任正八品官了吧?”

    朱由检手拿着滚烫的茶杯,却一点不觉得烫手。

    “回殿下,吏部已经准备派他前往泰宁府密陈县担任正八品县丞。”王承恩把翻了翻手中的文牍后说出结果。

    “堵胤锡呢?”朱由检抿了一口茶。

    “堵胤锡是被调往交趾占婆府皉南县担任县丞。”王承恩翻了翻堵胤锡的文牍,继而回应朱由检。

    闻言的朱由检微微颌首,并没有做出调整。

    他不可否认孙可望和堵胤锡是人才,但目前他们只是一县之地的人才,在他们的能力没有达到历史上那样高度的情况下,朱由检是不会重用他们的。

    “今年的赋税总册,户部送来了吗?”

    朱由检询问起了赋税的问题,因为按照时间,今年大明的岁入应该已经汇总交到承运殿了才对。

    “送过来了,只是那两日您卧病在床,万岁命人将奏疏都运往了仲夏宫,不过奴婢让人留了赋税总册的备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