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六章 兽穷则啮

    第五百六十六章 兽穷则啮 (第2/3页)

    “舰队想要补给的话,只能一口气航行五千里,前往马罗可国(摩洛哥)的阿加迪尔补给了。”

    颜胤绍给徐霞客和黄蜚带来了一则坏消息,那就是亚察那卧国被袭击的消息。

    被葡萄牙人统治了近一百年的亚察那卧国,可以说是南非前往欧洲的重要补给点。

    眼下他被袭击,损失惨重下自然无法对下西洋的舰队进行补给,这就代表徐霞客他们要多走三千多里路才能抵达下一个补给点。

    这样的消息让黄蜚和徐霞客脸色很不好看,二人简单告别颜胤绍,随后就开始讨论起了补给的问题。

    在他们讨论时,颜胤绍则是不紧不慢的在打量第三次下西洋的舰队。

    过了许久,黄蜚二人商量好了事宜。

    他们准备在南昆仑府的昌宁县做最后的补给,储备足够航行到欧洲的补给。

    得知他的选择,颜胤绍倒不觉得有什么,他只是转身带着黄蜚和徐霞客,以及下西洋舰队中的许多将领前往广平县参观。

    由于颜胤绍深受家族儒家文化的熏陶,因此由他主持的东平、襄武和广平三县在设计上以城中南大街为主轴线,以街心的钟鼓楼为至高点。

    他严格按照《大明会典》和《周礼》的许多礼制来建造三县,哪怕眼下朝廷不准许立孔庙,但颜胤绍还是找到了可以立的寺庙。

    城皇庙和土地庙就是东昆仑府三县的标准配置,两庙与西大街高处,而县衙择东大街高处。

    庙与衙一东一西,对称分布,表达了颜胤绍“人神共治”的愿望。

    广平县全城占地九千亩,共有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小巷道,经纬交织,主次分明。

    按照朱由检规划的坊市理念,颜胤绍主持建造的广平县也是市井商铺林立,店面相连。

    城中古民居鳞次栉比,院落重重,宅院、商铺、楼宇等建筑中轴强烈,对称严谨,从房舍的配置上体现出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伦理观念。

    颜胤绍一行人走在城中,城中建筑基本都是使用水泥连接的石木结构,风格则是根据气候,采用了闽浙两省的建筑风格。

    不得不说、相比小西洋诸藩国中,那种大明与印度厮当本土风格碰撞而产生的房屋,颜胤绍的儒家理念让大明的风格不受侵染的在东昆仑府呈现。

    来到这里,让徐霞客感觉回到了家乡,哪怕是喜欢挑刺的黄蜚也一直赞赏。

    不过,游走过多之后,两人也发现了广平县的缺点。

    “这街道上的人还是太少了。”

    “是啊……”

    徐霞客的叹气,引来了黄蜚的认同。

    对此,颜胤绍也解释了起来:“广平县设计之初是以可以容纳九万人来设计的,但眼下此地只有军民七千九百余人,并且其中有三千人常年不在城中居住,因此显得有些空旷。”

    “除了广平县,襄武县和东平县在设计之初也是足以容纳六万人的县城,但人口却不足万人。”

    “另外散落在三县之间的城镇有十五处,百姓却不足一万人,可谓人烟稀少。”

    “不仅东昆仑府如此,南昆仑府也是如此,因此前些日子吴监察使向朝廷送去了奏疏,希望国朝能迁移不少于二十万百姓前来南昆仑监察使司下辖的两府生活。”

    颜胤绍这么说着,但他也知道这个要求很难实现。

    位于利未亚南部的南昆仑监察使司,不仅要和小西洋的诸藩抢人,还得和利未亚的诸藩抢人。

    以明人的审美来说,当地的土人除了用来做劳改工,其它也没有别的用处了。

    按照大明的力量,除非停下对其它地方的移民,不然没有力量一举迁移二十万人前来南昆仑。

    不过就算没有二十万人,能迁移来十万人也是不错的。

    由于远在海外,倒也不怕这群移民迁移过来之后会逃跑。

    现在的情况和明初可不一样,明初朱元章、朱允炆、朱棣三人一直迁移、百姓一直逃跑的原因是当时天下百废待兴,四处都有大片耕地,地比人多。

    哪怕跑到了其它府县,当地官员也会为了政绩而包庇他们,将逃跑的移民,和移民复耕的田地作为自己治下人口、耕地增加的功绩来上报。

    但眼下不同了,明初是十亩地养一人,而眼下大明原两京十三省的疆域是七亩养一人。

    并且由于天下大旱,两亿多亩旱田无法耕种,实际情况是五亩养一人。

    海外各地移民基本上都是人来就发田,省去了开垦的步骤,因此不必担心移民因为生活不如以前而逃跑。

    来到南昆仑监察使司的百姓,只要忍住了第一年的孤单,之后就习惯常住当地了。

    颜胤绍将南昆仑监察使司的好处道了个遍,对此徐霞客和黄蜚也是爱莫能助。

    毕竟移民的事情他们说的不算,得齐王说的才算。

    颜胤绍见状也只能无奈叹气,紧接着带着徐霞客他们继续逛起了广平县。

    也在他们闲逛广平县的时候,距离此地一万五千多里以外,一座人口稠密的城堡出现在了广袤的平原上。

    在这草肥水美的平原上,这座人口二十余万的城市显得异常突兀。

    在这充满了东欧风情的城池之中,一座充斥着拜占庭、巴洛克和希腊、罗马等不同风格的建筑群显得异常惹眼。

    这组建筑群所构成的城堡围墙长六百余丈,厚两丈,高近五丈,围墙上有塔楼十八座,参差错落地分布在三角形宫墙上。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此刻在不断有钟声传出的一座塔楼。

    “铛……铛……铛……”

    悠扬的钟声让整个繁忙的城市居民都停下了手上的动作,显然这种正午时候不应该出现这钟声,因为它代表了“紧急”二字。

    在居民们观望的时候,一名身材仅有五尺左右,眼眶凹陷、鼻子大挺、的大胡子军官步入宫门。

    他穿过城墙的甬道,映入眼帘的便是红石铺成的一个广场。

    在广场上矗立着三座金顶大教堂,而它们的旁边则是一座饱含沧桑的建成的宫殿。

    克里姆林宫,这里是东欧平原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