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是谁说的?

    第44章 是谁说的? (第1/3页)

    不用受剥皮实草和凌迟之辱,宋讷额头磕在金砖,声音中带着哭腔,哭得老泪纵横,“臣的确该致仕了,恳请陛下恩准!”

    “咱准了。”

    朱元璋点头,国子监的苛规,这是他默许的,如今只不过他要变政策了,从苛政变成仁政,细细品味,他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宋讷的苛规执行下去,只会得到一群唯唯诺诺的人;若给监生们灌输良知行事的思想,得到的,将是敢施展拳脚的贤才。

    至于宋讷,朱元璋杀不杀人,不取决于这个人是否有功,而取决于对大明社稷江山,有无贡献。

    “金文徵进言有功,咱赐你替补祭酒一职,你替咱好好执掌国子监。”

    金文徽急忙跪下谢恩。

    朱元璋沉着眉,为表决心,深深地看着金文徵吩咐:“咱觉得,国子监的匾额该换一换,将‘为万世开太平’挂在正义堂!咱亲自题字!”

    “监生们都要有良知!”

    金文徵身躯一颤,对着朱元璋就是跪下来,激动之情溢于言表,热泪溢出眼眶:“陛下加恩,臣等必将文治太平,以报圣眷!”

    朱榑愣了下,将王守仁的思想宣扬在国子监,让监生们一以贯之。

    王圣人知道作何感想?

    不过,了解王守仁生平的都知道,他推广心学,也不是为自己扬名立万,而是真正想开启太平盛世。

    阳明心学如火如荼,是武宗朱厚照时期,王守仁却受到杨廷和的打压,最终死于剿匪的任上。

    纵观大明,能实现他抱负的,只有朱元璋。

    朱元璋抬起光洁的面颊,目光如炬,略带浮泡的两眼打量着朱榑,目光凌厉。

    “那些贪官,就是良知被私欲外物蒙蔽了,致良知!说得好!”

    “父皇,不是我说的……”

    “那是谁说的?”

    朱榑愣了下,对啊,是谁说的?

    朱元璋不难猜测,若不是朱榑说的,那就是刘伯温说的,能建言为天下百姓立命,令他心中甚慰,决定打赏一番。

    “咱抄录的资世通鉴,赐给你了。”

    “儿臣有一本了……”

    “不许拒绝赏赐。”

    “那父皇拿来给我吧……”

    许是见朱榑兴致缺缺,朱元璋这次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