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震惊大明的秦淮河牵羊礼!(二合一章节)

    第262章:震惊大明的秦淮河牵羊礼!(二合一章节) (第1/3页)

    朱瞻圭这次出来的主要事情,就是检验铁甲船的性能。

    北方那边神机营已经开始集结了,而且还要处理倭寇事宜,朱瞻圭便没有在琼州多待,询问了一下阿三区域的转运问题,便带着郑和等人返回了泉州。

    “倭寇的事情你们调查清楚了吗?”

    回到泉州,朱瞻圭叫来了,他临行时吩咐去调查倭寇,事情的李虎。

    这个把月一直在忙这件事的李虎,拿出了早就准备好的地图讲解道。

    “根据我们的调查,这部分倭寇来自虾夷,是倭国的三大岛之一。”

    “据我们抓到俘虏的审问,他们说是他们督主派他们出来的,至于目地是什么没说,只是让他们趁机攻击大明的船队和我们的海疆!”

    “只不过我们的海军经常在海域巡逻,他们下手的机会非常小,偶尔几次也只是攻击一些小村庄。”

    “如今他们已经收到了命令,暂时停止进攻,准备转向朝鲜,至于目的是什么,那个俘虏的地位太低,知道的非常少!”

    “进攻朝鲜!”

    在地图上找到了朝鲜的位置,朱瞻圭捏着下巴上的短须,似乎明白了这些小倭瓜们的想法。

    这些倭瓜们可能是觉得大明太强大,以他们现在的力量挑战不了,决定先大鱼吃小鱼,一点一点的养肥自己等待时机。

    以后等大明露出了疲态,就一举发动进攻,打垮大明报仇雪恨。

    “呵呵!”

    有了大概的猜测,朱瞻圭忍不住轻笑一声。

    “这帮小窝瓜呀,你们老老实实在家里,我进攻你们,也只能隐而不明,毕竟你是被我太爷爷定下的不征之国。”

    “但你要是进攻朝鲜,那我就有充足打你们的理由了。”

    想到朝鲜被进攻以后,自己就有理由名正言顺的打小窝瓜了,朱瞻圭呵呵一笑,对着李虎挥了挥手。

    “只要他们不来大明就不要管他们了,他们进攻朝鲜的事,你们也都装作不知道。”

    李虎明白了朱瞻圭的意思,也黑黑的笑了起来。

    不得不说,在倭国的时候还真的很爽,如果不是当时还要进攻阿三,李虎还真想在那里多待几天。

    想到那段时间的逍遥日子,他忍不住羡慕起了,留在出云的海军和神机营部队。

    在泉州待了一段时间,朱瞻圭视察了个个造船厂和原料储备,处理了几个小耗子后,便启程返回金陵。

    老爹那边一天几封信催促他赶紧回去,新的货币发行都等着他呢。老爷子那边也是几天来一封信,让他赶紧处理好朝内的事情,去带领军队向西域发动进攻。

    如今正是开春万物复苏的季节,正是进军的最好时候,老爷子可不想再把战争拖到冬天。

    而且民间对朝廷连续几年一直在发动大规模战争,已经有了一丝怨言。

    这些上战场的士兵可都是他们的家人,百姓们每天都在心惊胆战,生怕收到兵部送来的阵亡通知。

    朱胖胖就是察觉到这一点,已经好几次给老爷子写信,希望打完草原以后暂时停止战争,让百姓们先喘口气。

    甚至对于西域方面,朱胖胖的想法就是过几年再打。

    不过他儿子和老爹却是直接反对了。

    在爷孙俩的的计划中,西域是必须要拿下的。

    拿下了西域面对帖木儿帝国,朝廷和张辅军团就能进行东南夹击,在战略上取得极大的优势。

    也就是乌思藏都司是高原地区,明军还暂时适应不了那里的高原气候。否则老爷子绝对会一举将那里也彻底的掌控下来,然后把阿三区域彻底的收入囊中。同时对帖木儿帝国,实行半包围的状态。

    如此一来,等大明休养生息发展个十几年,就能直接向西横推而去。

    到那时,西方区域将没有人能阻挡大明的脚步,大明将会成为这个世界上最强大,也是汉人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帝国。

    虽然那一天老爷子可能看不到了,但这一切都是他定下的基础,在未来的史书上,也会把绝大部分功劳划到他身上。

    再加上摆平北方草原之功,和海外殖民地开拓之功,永乐大典的功劳,百姓丰衣足食的功劳。

    他朱棣将会成为继始皇帝之后,炎黄最伟大的皇帝。

    清晨,金陵,皇宫。

    今天没有朝会,除了主要官员去尚书房商议政务之外,其他官员直接去了办公的地方,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现在朝廷主要的事情,还是以围绕着北方战争运转。

    至于新货币的事情,那是户部和银行方面处理的,其他部门插不进手也不敢插手。

    官员们有序而忙碌着,一封封奏章和卷宗被送进来,然后又被吏员送出去。

    处理完了手头的一件事,一个官员伸了伸懒腰,撇了一眼监督的御史官员,见对方正在认真的看着手中的书本,便端起茶杯,装作喝茶的样子,对旁边的官员小声道。

    “你听说了吗,好多儒门的大儒,以及在京的有功名的学子,都被锦衣卫的人叫到三山门那边了。”

    被他问话的官员,也瞥了一眼御史台的监督官员。

    “怎么不知道,我一个叔伯也被叫过去了,唉,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事!”

    问话的官员闻言有些意外道:“林叔父也被叫去了?”

    被问话的官员苦笑一声。

    “是啊,一家人都担心坏了,还让我找关系,打听打听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那可是锦衣卫呀,我躲都躲不及,让我去问,这不是难为我吗!”

    “唉,你也别多想,毕竟叫去的人这么多,也不是去锦衣卫诏狱,估计是有什么事情,要通知他们吧!”对方一脸苦闷,问话官员害怕对方找自己帮忙,连忙安慰了一句,就拿起一封奏章,装出了一副我要忙的模样,便不再多言。

    被问话的官员张了张嘴,无语的摇了摇头。

    “冬冬冬!”

    就在众位官员埋头做事的时候,办公房的大门被敲响。

    众人闻声看去,就见刚从北平回来没多久的锦衣卫指挥使纪纲,微笑的看着众人。

    “见过纪大人,拜见纪伯爷!”

    纪刚众人可不敢怠慢,不管官职大小,都纷纷起身,冲着纪刚拱手打招呼。

    有的称呼大人,有的只是称呼伯爷。

    听到大人的称呼,纪刚只是平静的点了点头,听到有人喊他伯爷,纪刚直接欣赏的看了对方一眼。

    相比于自己的官职,他更喜欢别人称呼他的爵位。

    “通知各位一下,大家先把手上的事情放下,去三山门集合观看一场表演节目。”

    众官员们一听,一下想起了昨天晚上被通知,一大早就去了东门的大儒,和有功名的书生们。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把目光盯在了,他们这一部的头的身上。

    只可惜他们的头,仿佛没看到一样,冲着纪刚微微一笑,便招呼着众人去东门集合。

    看着陆续走出去的官员,纪刚脸上露出看好戏的笑容,去下一个部门通知其他官员了。

    很快京中所在的文官,在百姓们好奇的注视下,排着队伍前往了秦淮河所在的三山门。

    “咦,这帮大老爷们去秦淮河干嘛,不会是大白天的集体翘班去玩吧!”

    一个在路边围观的汉子,见到官员前进的方向是秦淮河,脑中不自觉的想到了歪处。

    “得了吧你,这帮大老爷们哪怕胆子再大,也不敢大白天的去啊,而且还穿着官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