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匆匆几个月,变化

    第170章 匆匆几个月,变化 (第1/3页)

    这次期中考试是针对这一届大一新生的,目的是让那些浑水摸鱼的学生乖乖的回课堂上课。

    按照学校的规定,这一届大一新生所学的科目这次考试的分数只要超过九十五分,这门所学的科目就不用去上课。

    就像徐校长说的,学校鼓励自学,也不用严格要求参加所有的课程,前提是你掌握了这门课程的绝大多数知识。

    就因为专门为大一学生举办的期中考试,大二、大三的学生极其不满意,组团向校委会反应,说要和大一学生一样,要同等的待遇。

    好嘛!校委会一研究,觉得大二、三大的学生说的很有道理,接受了大二、大三学生的意见。

    学校决定一视同仁,期中考试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所有学生待遇和大一学生一样。

    就这样,具有特色的期中考试开始了。

    ……

    苏哲一路往教学楼赶,一路看时间。

    说实话,这些天高强度的学习,他压根就没有把期中考试的事记在心里。

    要不是有助理宗兰月的提醒,他就忘记了。

    路上学生已经不多了,有也和他一样急忙忙的往教学楼赶。

    其实这样的考试他是不用参加的,但他很珍惜这样的体验。

    按照他的计划,他的大学学生生涯也就一学期,满打满算也就参加两次考试。

    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

    仅有两次的考试体验他怎么可能放弃。

    来到教学楼c楼503教室,他刚坐下电铃就响了。

    期中考试持续了两天,在考试结束的第三天,学校公布了成绩。

    成绩公布后,大一学生欢呼了起来,而大二、大三的学生普遍像霜打的茄子一样。

    大一学生所有科目超过九十五分的占比为百分之九十,而大二、大三的学生只有百分之十。

    要知道,这样的考试不是为了难为学生,或者是选拔,而是考核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

    试卷的内容考的是期末考试考的内容,其难度稍微有所提高,要说难真的说不上。

    期中考试结束后,苏哲拒绝了一切不必要的外出,每天基本上都是三点一线。

    公寓、食堂、办公室。

    偶尔抽出小半天时间上个课。

    就这样,两个多月过去,时间来到了一月十五,再过十天就要放暑假了,再过二十五天就要过年了。

    这天晚上,苏哲浑身湿透的坐在书房的电脑前,七天的努力终于完成了重光子航太发动机的设计,且完成了理论论证。

    撰写了博士论文《重光子航太发动机理论基础》。

    这些天,他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完成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四大科目的强化。

    又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去学习理、工、农、医四大类的知识。

    最后用半个月的时间撰写了本硕博三篇论文,分别是《大功率光能有线传输技术》、《电磁波相互转换的微观原理》、《重光子航太发动机理论基础》。

    至于他能够这么快的完成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四大科目的强化以及理、工、农、医四大类知识的学习,真的要感谢四书社团。

    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四书社团已经不在局限于陵州理工大学,国内绝大多数高校都已经开设了分社。

    参与的学生、老师总计人数已经超过了千万。

    四书社团发展如此之快,少不了九天研究中心的支持。

    短短的两个多月的时间内,九天研究中心将从九天文化拿到的五十亿分红全部给了四书社团,再加上之前给的和社会、个人的捐助,投入到四书社团的资金已经超过了百亿。

    如此多的人参与,如此多的资金投入,成果也是非常明显的。

    再就是他半个月时间撰写的三篇论文《大功率光能有线传输技术》、《电磁波相互转换的微观原理》、《重光子航太发动机理论基础》。

    虽说他只用了半个月的时间,但研究中心那十二万后备人员可是忙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

    事情是这样的,在第一批一千六百名一线人员和后勤人员报到后,研究中心启动了后备人员招聘计划。

    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