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 繁体简化,大儒齐聚

    第三百六十七章 繁体简化,大儒齐聚 (第2/3页)

程朱理学,在程朱理学上的造诣,康斋先生认为胡居仁已青出于蓝。”

    朱见济哟了一声,“人才啊!”

    康斋先生就是吴与弼,崇仁理学的创始人。

    胡居仁理学造诣,竟然比吴与弼还高一点?

    确实优秀。

    胡居仁笑道:“殿下休要听他胡言,草民可不如此认为,康斋先生的理学造诣旷古烁今,直追程朱二位大儒,某何德何能,敢青出于蓝。”

    朱见济微微颔首,“胡先生谦虚了。”

    问道:“两位在争什么?”

    陈献章有些尴尬,解释了一番,原来是朱见济弄出来的汉语拼音中,关于韵母前鼻音和后鼻音的区别,两人各有见解。

    关键这是一套赞新的韵法,没有前例可循。

    所以谁也说服不了谁。

    一听是前后鼻音的事情,这个朱见济熟啊。

    解释了一番。

    两人恍然大悟,对朱见济越发钦佩。

    陈献章这才汇报工作上的其他事情,这一次奉太子旨意编修标点符号、繁体化简、修撰新华字典,他已经把他的所有关系用尽了。

    负责标点符号的完善、用法制定的人是谢复,也是吴与弼的门生。

    负责繁体化简具体事务的是娄谅。

    崇仁理学的中坚人物,还是吴与弼的门生。

    而负责新华字典编撰具体事务的则是郑侃,是陈献章和胡居仁的好友。

    陈献章和胡居仁则总领诸事。

    朱见济对这个人事安排很满意。

    具体指导了一些事务后,给陈献章和胡居仁详细说了一下汉语拼音的各种细节,主要这是崭新的韵法,陈献章和胡居仁也要花一段时间才能真正领会。

    这个其实不难。

    时间问题而已。

    难的是繁体化简这个事务。

    所以之后朱见济又去视察了郑侃的小组,这一组的人也是最多的,足足占据了七成的人员名额——新华字典的修撰,必须先做完繁体化简的工作才能进行后续编修。

    果不其然。

    多日过去,郑侃率领的人,才简化出几个字。

    这也是摸着石头过河。

    所以进度很慢。

    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