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五章 大明的底蕴!

    第四百四十五章 大明的底蕴! (第2/3页)

有更好的举措来安抚流离失所的数十万百姓,这也很重要,陈尚书可愿担此重责?”

    陈循笑道:“上皇陛下这是骑驴找驴,水灾导致数十万灾民,咱们朝廷能做的事情,也就是保证他们不饿死,真正能解决他们后顾之忧的,是工部和农部!”

    朱祁玉勐然醒悟过来,问杭敏,“工部那边,修黑京路还需要民夫?”

    杭敏出列,“不需要了。”

    朱祁玉暗暗头疼。

    又看向农部尚书林聪,“农部那边,能迅速帮助这十数万灾民重新开始种植粮食?”

    林聪也苦笑,“现在七月,水灾直接把稻田冲洗一空,就算要把粮田重新修缮之后种植粮食,也要秋收之后,还有一两个月,这数十万灾民,朝廷养得了两个月?”

    】

    有这个钱,也可以养。

    但不是最好的办法。

    朱祁玉沉默了一阵,道:“那如何安置这数十万流民?”

    不安置好,就是下一个荆襄流民。

    儿子好不容易利用开海、农业种植、黑京路项目解决了一部分荆襄流民,现在又搞几十万出来,根本没法安置了。

    朱见济咳嗽一声,问林聪,“林尚书,水灾之后,灾区的粮田修心修缮是否需要大量民夫?”

    林聪点头,“受灾面积太大,要确保秋收以后开始种植冬季作物,确实需要数万人一两个月的劳作,才能把粮田恢复如初。”

    朱见济沉默了一阵,问陈循,“户部真有钱?”

    陈循斩钉截铁,“有!”

    大明早已不是当年大明。

    朱见济便道:“朕来定夺罢。户部尚书陈循,作为赈灾钦差,前往郑州花园口主持放粮、开设粥厂一事,朕赐你天子剑,若有官员敢中饱私囊,可以先斩后奏。”

    陈循大喜,“臣,领旨!”

    朱见济又道:“农部尚书林聪,作为灾后重建钦差,去往郑州灾区区域,招募足够数量的民夫,重新修缮粮田,尽快达到可以耕种的水平。”

    林聪领旨。

    朱见济想了想,“如今朝野臣子中,谁最擅长治水?”

    有点遗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