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九章 盛世明君朱祁钰!

    第六百一十九章 盛世明君朱祁钰! (第2/3页)

明的文臣武将都能妥善落实。

    翻来覆去其实就是一句话:中国人杰地灵!

    直到晌午,九卿和五军都督府的官员才来到文华殿觐见,朱见济稍微问了下,放下心来,老爹朱祁玉的治政能力简直无可挑剔。

    没了正统帝带来的压力,景泰帝放开手脚治政,绝对有盛世明君的风采!

    朱祁玉早就想到了应对小冰河时期,之前钦天监提出可能会出现漫长的极寒天气时,户部和工部就已经联手落实政策,扩大了煤炭的开采力度,同时又在南方和北方大力鼓励制作木炭,并且由官府牵头,在各地成立了木炭制作工坊,刚入秋时分就运送到北方各区域,确保百姓又充足的煤炭和木炭取暖,而且因为有官府补贴,所以价格便宜得很。

    至于南方嘛……

    南方的湿冷比较好解决,官府不用管。

    所以当下初期的小冰河对大明百姓的生活的影响,几乎可以说是微乎其微,但对农作物的影响很大,对此朝廷也早就做好了准备。

    早就下令,各地官府落实到百姓,把秋季的稻草留起来,扎成草排子,用来遮挡大雪和霜冻对冬季作物的侵害。

    虽然不能百分百避免,但也有一定效果。

    北方的农作物肯定要受到小冰河时期的影响而减产,因此农部以及下辖的农科院那边,这一两年一直在南方大力推动开荒种田、并积极推广各种农作物的种植,希望利用南方的资源来弥补北方的损失。

    至于效果如何,要看今年这个冬天结束之后的结果来判定。

    应该不会差。

    至少快年关了,北方还没有出现大范围的灾情。

    朱见济听到户部和工部这么一说后,松了口气,忍不住有些得意,「我大明能应付这等极端天气带来的灾害,不是朕自夸,朕觉得是朕这几年的改革带来的后续利益,首先是工业和农业的发展,让咱们有更多的资源,其次是海贸和外扩,让咱们有足够的资金来落实政策、补贴百姓。」

    有点沾沾自喜了。

    大明为何会亡?

    是李自成的造反?

    是满清的入关?

    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