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4 假设,你有一个这样的学生……(万字大章 求订阅!求月票!)

    074 假设,你有一个这样的学生……(万字大章 求订阅!求月票!) (第2/3页)

正确的道路来。结果现在宁孑设计的湍流算法已经在网络上发布了,测试结果还一片叫好之声,结果其理论向的论文还在编辑社里压着,这就真的说不过去了。

    罗伯特·凯尼可以想象的到,如果这篇论文等到九月份才发表,《数学年刊》可能会遭受到的学界批评之声。

    所以这次根本没有任何纠结,罗伯特·凯尼便下了决定,当天电子版就要在《数学年刊》官网上线,次日这篇论文的就要出特别刊直接发布。

    理论论文必须得追着实际成果,光是想想罗伯特·凯尼都觉得哭笑不得。

    当然这大概也属于幸福的烦恼吧。

    刊载学术论文是件很严谨的工作,并不是直接将作者原文上传就行了。最后的排版跟校对一样重要。此刻所有编辑正在加班做的事情,就是针对这篇论文最后的校对工作。

    毕竟这篇论文原本打算是九月刊载的,现在才六月底。

    这并不是一个很轻松的工作,毕竟是篇数百页的论文,七、八个人每人负责论文的一部分,从下午已经忙到了日落,终于整理完毕。

    “好了,感谢大家今天的付出,不过现在还不能懈怠了。汤尼,现在就将整理好的论文发到官网上吧。约翰,你负责现在马上去跟出版社做交接,确保明天早上特刊的纸质版就能邮寄出去。神呐,那真是个神奇的华夏小子。”

    分配完任务,罗伯特·凯尼并没有离开。

    而是回到自己办公室给宁孑跟宁孑这篇论文的审稿人发了封邮件,告知了这些相关人士论文即将发布特刊的消息。然后登录了《数学年刊》的官网,直接到看见这篇论文挂在了官网最显着的位置,其他论文都暂时被缩小了字体,足够凸显出这篇论文的价值后,才满意的叹了口气。

    “哎……可惜了,宁孑,这家伙怎么会选择一所体育大学呢?该死的希金森,他应该告诉那个孩子我们的普林斯顿的球队曾经在NCAA取得过超过五百场胜利……古怪的天才!”

    ……

    就在《数学年刊》终于完成了对宁孑论文的最后校对工作,将论文上传到服务器的时候,文希琢也恰好赶到了刘主任的办公室。

    刘铮名看到文希琢抱着的一堆材料,满是阴霾的脸上终于还是挤出了一丝笑容。

    如果不是这件事情,他其实对文希琢的工作还是较为满意的。起码说得上是耐心细致。

    “小文,看来情况你大概也了解了。没错,这次找你来的确还是为了宁孑那件事,不过……”

    刘铮名想着把事情仔细交代清楚,他的手机却响了起来,不耐的瞟了一眼,当看到手机上显示了卢正月三个字时,顾不上跟文希琢交代事情,而是深吸了口气,稳定了下心神,接通了电话,然后用饱满而热情的声音招呼道:“喂,卢院士您找我?”

    “立刻来一趟我办公室。都都都……”

    一句话然后挂断了电话。

    其实真要说起来,刘铮名听不出刚刚这句话有多少怨气,相反跟卢院士名声在外的火爆脾气比起来,还是挺平静的。但刘铮名很清楚,能不能过老院士这一关,大概就是今天了,不由得心里的阴霾又重了几分。

    当即也顾不上再拿捏了,放下电话后刘铮名的语速都快了几分。

    “小文,让你来是把当初宁孑那件事在梳理一遍。不过不是我们来梳理,你先放下手头的事情,等会就去想办法找到当初跟这件事接触过的所有人,必须确定当时的情况跟你上报的材料完全一致。懂了吗?”

    “刘主任,当初工作其实做的很细致,而且都过去一年了……”

    刘铮名深深的盯着文希琢看了半晌,才一字一顿的说道:“不管过去多久,当时工作做的有多细致。这个事都必须去做。你以为当时工作细致就一定没问题了?我们在物理上说这是个运动的世界,人的看法跟想法何尝不是?很多人会因为对象身份的变化,看法也随之变化。这个工作必须要做,也必须是你去做。懂了吗?”

    文希琢若有所悟的点了点头:“懂了!”

    “行了,你赶紧去做事吧,我也有事要去办了。”刘铮名挥了挥手道。

    ……

    华清大学数学院。

    卢正月正坐在办公桌前,面前摆放的电脑上显示的正是《数学年刊》的官网,宁孑论文的标题几乎占据了显示器三分之一的位置。

    当然这也跟卢正月将分辨率调整得较小,浏览器字体调整较大有关。

    毕竟还是上了年纪,眼睛机能退化,字体太小基本便看不清楚了。

    但这次不一样,《数学年刊》为了突出宁孑的这篇论文,将论文标题放在了最醒目的位置,还加大了字体,显得非常贴心。

    当然这篇论文的确也当得起这待遇。

    这可是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啊,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三位数学家因为研究相关方向出的成果拿过了菲尔兹奖。

    现在《数学年刊》以这种方式放出来,明年的菲尔兹奖基本上稳了。

    道理也很简单。

    这篇论文解决的本就是菲尔兹奖级难题,可以说只要学界广泛认可了这篇论文,宁孑拿奖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因为同期不可能再有比这篇论文更有说服力的成果了。

    要知道如果一旦确定这个问题被解决,就意味着这么多年下来积攒的超过一千条基于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的定理将被学界承认。

    唯一限制宁孑明年拿奖的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世界数学界认可的时间。

    四年一届的国际数学家大会都是提前四年就基本确定了举办的地点,至于时间基本是固定的,都在六月那几天。如果按照正常情况,宁孑的论文九月份上线,留给学界大范围讨论的时间只有九个月。

    听起来这个时间很长,但数学方面这种级别的难题,还真不一定就够用。

    当年同等级的数学难题庞加来猜想,从俄罗斯数学家给出完整解题思路,到被数学界大范围的认可其证明过程,用了整整三年时间。

    甚至许多方向比较晦涩的数学论文,审稿人花费大半年甚至一、两年才给出结论都是正常的。

    这也就是偏微分方程这个研究方向并不是那么小众,而且这次大家都极为重视,宁孑的身份又比较特殊,更年轻到让人发指,审稿人们都存着交好的心思,再加上他跟范振华的极力推动,多通电话的进行说服,才能如此快的被所有审稿人通过。

    他跟范振华虽然在这个研究领域有一定影响力,却终究无法影响整个数学界。

    但宁孑这次的情况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他在给出证明过程的同时还设计出来基于其理论的湍流算法。

    真的,当今天卢正月看到这波操作的时候,同样惊呆了。

    当几通电话打下来确定了湍流算法的效果之后,他已经能确定《数学年刊》要坐不住了,整个学界都要坐不住了,明年宁孑拿菲尔兹奖已经稳了。

    事件发展也证明了他的判断。

    他刚刚了解完湍流算法的特性,就看到了《数学年刊》主编发来的邮件,宁孑的论文要发特刊了。而且马上就会推送到官网,次日就纸质版特刊就会安排向订阅了期刊的客户邮寄。

    《数学年刊》这样的世界顶级数学期刊都坐不住了,学界就算要质疑这篇论文的结果,人家依托于理论连相应的算法都开发出来了,想要质疑,那就需要更加谨慎。

    虽然说纳维·斯托克斯方程本质是解决物理学上的湍流问题,属于数学物理范畴,但能将之理论应用到计算机领域也不是不可能的。用数据扰动来模拟自然湍流更是天才般的创意。

    哪怕有那么一小撮人想要找茬,提出的论点也必然不会被数学界大多数人认可。只要到了这一步就简单了,如果明年的菲尔兹奖获得者没有宁孑的名字,卢正月就不相信其他被提名的人有那个脸走上大会主席台去领奖。

    换句话说,宁孑已经提前一年预定了世界最高等的数学奖项,不可能有任何意外。

    这特么……

    简直了……

    华夏第一位纯粹的菲尔兹奖获得者,同时还是世界上最年轻的菲尔兹奖获得者本来是华清的学生……

    只要想到这一点,卢正月便感觉血压开始不受控制的疯狂飙升。

    刘铮名不知道的是,卢正月给他打电话时之所以还能保持语气相对平静,是因为在此之前,这位大院士已经给校长打过一通电话了,用的是咆孝的语气。

    “周敬学,你特么到底明不明白!那个小家伙本该明年站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主席台上,接过菲尔兹奖的奖章,在发表获奖感言时,即便出于礼貌也会说一句感谢华清大学的培养,让他能够站在那里!但现在呢?他特么被扫地出门了!华清竟然把世界最年轻的菲尔兹奖获得者给扫地出门了!我现在只要想到这个事情就想笑,笑到喘不过气来!”

    “打电话不是抱怨,就是提前通知你,华清我是肯定呆不下去了。我卢正月还真丢不起那人!谁来说都没用!今年学院期末考试成绩出来之后我就走。我跟你说这不是一时上头,这个事情我考虑很久了。姓范的那家伙能不要脸,直接跑去跟体大合作办学,那我就敢去体大应聘教授。”

    “开玩笑?你觉得我像在跟你开玩笑?我告诉你周校长,真正的玩笑是华夏首位以及世界最年轻的菲尔兹奖获得者是华夏一所专项体育大学的学生。这家学校两年前喊的口号还是华夏奥林匹克冠军的摇篮!这特么才叫开玩笑!妥妥的国际玩笑!总之,你们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我不奉陪了!”

    “我的项目我会带走,我已经征求过了博士生的意见,愿意留下的,你想办法安置。愿意跟我走的,等拿文凭的时候学校也别想卡着。就这样吧,多的话我也不想多说了。”

    就这样,挂上校长的电话之后,卢正月心头那股子怨气才终于消散了些,这才给刘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