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5 兴奋的,纠结的 (万更,求月票!)

    085 兴奋的,纠结的 (万更,求月票!) (第1/3页)

    “好了,可以了。”

    宁孑足足观察了天上云彩的动静五分钟之后,确定了已经恢复正常,这才当先站了起来。

    用三月的说法便是,电击的瞬间,高能粒子的轰击下,粒子层面进行信息交换,补全了介质空间缺失的电子,当一切还原便不在具备吸引力,所以就正常了。

    陈永刚早已经感觉腿有些发酸了,好在蹲在他旁边的罗为民起来后,第一时间跑过去,帮着把已经年近五十的校长给搀了起来。

    至于多米尼特·邓肯,直接一屁股坐到了地上。

    没办法,他极少会做下蹲这种动作,将双手环抱着膝盖时,还能保持重心,但刚将双手放开,便完全无法控制。

    好在此时的哈佛教授脑子还处于恍惚状态,到并不觉得丢人。

    双手撑着地面站了起来,依然看着宁孑发愣。

    “别发呆了,去把靶子回收了,然后再换一个。”

    “还要来?”

    “重复试验,保证数据准确。”

    ……

    “对了,论文的二作你要不要?”

    正机械的跟在宁孑身后收拾残局的多米尼特听到这句话,人又愣了一下。

    “什么二作?”多米尼特·邓肯看着宁孑的背影,一副完全没有反应过来的样子。

    宁孑头也没回的答了句:“控电论文的二作。大概会投给《自然》。”

    这个提议既不算好意,但也没什么恶意。

    如果同意的话,就让这位哈佛教授分担些之后被质疑的压力,反正他不太在乎分出去个二作;不同意也没什么损失。可多米尼特却有些绷不住了……

    宁孑不善表达,三月的思路又极为飞扬,这种搭配多少会有不协调的时候。比如这种很麻烦论文署名其实宁孑根本就不想要,如果不是没法操作,他甚至愿意把一作或者通讯作者都写上多米尼特的名字。

    至于二作就更没心理压力。

    但这个问题却让多米尼特蚌埠住了,诧异的问道:“为什么?”

    “你在帮忙,相当于实验室助手。”依然是头也没回的解释。

    “宁,我从哈佛飞到华夏,是给你当老师的,不是给你当助手的。”多米尼特·邓肯压抑着内心的情绪说道。

    这位骄傲的教授感觉被羞辱,他很想发火,但接连两次闪电自天儿降的震撼场景还在他的脑海中回现,让他实在说不出更硬气的话来。

    “那就算了。”

    宁孑随口答了句,既不恼火也不意外,没表现出任何情绪,且依然头都没回,只是默默的收拾着试验后的残局。

    操场周围已经聚集了许多人。原本守在路口的安保人员,也开始朝着操场处聚集。显然都是被刚才的动静吸引过来的。

    这也还好是放假期间,如果是开学后,怕是整个校园都会直接沸腾。

    不过话又说回来,真的开学了,也不可能在校园里进行这种试验。

    损失也是极大的。

    两次测试直接波及了大半个操场。负责草坪维护的工作人员们肯定是有得忙了,要恢复到能入眼的模样,估么着起码得一周时间。

    但这就不是宁孑需要关心的事情了。

    暂时他扮演的是黑暗科学家的角色,能想到这些细节都显得太暖心了。

    很快宁孑便将所有已经变形的靶子回收完毕。

    准备回去的路上,多米尼特终于还是忍不住了,问了句:“这到底是怎么办到的?我知道引雷的办法,但应该需要一枚火箭把金属导线发射到云层中间,然后再通过控制金属导线来控制雷电走向,当年富兰克林就是这么做的!但为什么你能不用这些工具就在不具备产生雷电的情况下,就能让雷电出现,还能精准控制?”

    宁孑默默的走着,就在多米尼特认为这家伙不会回答这个问题时,才突然开口了。

    “前些日子研究一个数学问题累了,就在图书馆检索里看论文。”

    “我对雷电比较感兴趣,在相关文献中看到九十年代一个关于虚拟避雷针的研究课题。”

    “简单来说就是使用激光在大气中形成一个低阻通道,并在数飞秒内产生兆瓦特级的能量。”

    “我根据论文中的一些数据进行了简单的计算,然后又调取了现阶段激光技术资料,有了一个发现。”

    “一定功率的激光在极短时间内产生强烈的脉冲,能量级可以轻易撕裂空气中的电子,并沿着激光束形成的通道将空气电离,形成高强度的区域,这个区域我给它取名为光丝。这是个很重要的概念。”

    “接下来我开始思考,如果能在云层中出现光丝区域会出现什么?于是开始计算并得出结论,光丝的存在能让云层内的电子活跃程度增加,但能否产生闪电,我并不确定,这里需要更大量的计算。”

    “我开始翻阅更多的论文,然后设计了一个小型的试验,我们可以人工制造一个高强度闪电,并为其设计两个目标,测算其自然击打的概率。当然整个试验过程是用其特性跟数值并设计相应的方程来进行虚拟。”

    “然后在闪电必经的通路上,使用激光产生光丝,并在光丝内部设置一个由闪电本身产生的电极以及一个带相反电荷的电极,并进行模拟计算。”

    “最后所有的方程组都指向同一个结论,在穿越下一个电极之前,闪电的行动路线将只能是跳转到光丝区域并开始尾随光丝行动。”

    “已知自然界云层内部自然产生的闪电,是不存在天然电极的。这也是避雷针能够引雷的原理之一,所有的潜在电极,也就是潜在的那些会被雷电击中的物体往往都在距离雷电较远的地面上。”

    “通过以上引理跟定理,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雷电的落点是可以精确控制的,只要我们能精确控制光丝区域。接下来就有了这次试验,证明了这个想法是正确的。”

    ……

    宁孑说的很慢,多米尼特·邓肯自然也听的很清楚。但他对于整个理论其实并没有太多兴趣,因为这些并不是他的研究范畴。

    起码到目前为止,他只对数学有兴趣。

    不过他还是很敏感的找到了宁孑那番话中他感兴趣的东西。

    “等等,你的意思是,你在研究数学问题的间歇,翻了几篇论文,然后在通过数学方法跟各种假设试验,确定了某种可能性,然后就设计了这次试验,现在还成功了?”

    其实宁孑是真的很想承认这些无聊且烧脑的数学试验并不是他设计的。

    但是不行。

    于是只能保持沉默。

    当然这种沉默在多米尼特看来,就是默认。

    于是两人都沉默了。

    良久,多米尼特才说道:“这是属于高能物理的研究范畴,所以你未来打算开始研究物理方向吗?”

    这次宁孑回答的依然不太确定:“其实我以前就是学物理的,所以也许吧。如果要成为通识学者,我想不管是数学还是物理都需要涉猎,当然也还有其他的。不过暂时体大还没有物理系,所以只能先自己学着吧。”

    听到这个回答,多米尼特·邓肯突然想回家了,想回到哈佛。

    毕竟在那所学校里没有怪物。

    那里的学生们都会用崇敬的目光看着他,尤其是在跟他说话的时候。

    那里他上的每堂课,都会爆满。

    那里的同僚们,会给予他钦羡的目光。

    那里的校长在看到他的辞呈时会大发雷霆,并不惜一切代价挽留他。

    但今天,在华夏这片土地上,在京城一所体育大学的校园里,多米尼特只感觉曾经他所获得的一切荣誉都成了个笑话。收获的只有挫败,以至于让他开始怀疑自己来到华夏的决定是否正确。

    说的更简单些,他已经没那个自信能给宁孑上课了。因为他已经隐隐有些相信,那些论文都是出自宁孑之手。否则这家伙怎么敢说出通识学者这四个字?

    原来双方的追求从来不是在一条线上啊!

    ……

    多米尼特被安保人员带着去学校里的招待所了,学校已经在招待所给他安排了一个长住的房间。

    这可以归结为对哈佛大学负责这次交流活动全部费用的回报。

    其实对于一个单身男青年来说,常住这种招待所其实比在宿舍里要舒服的多。起码房间每天有人打扫,洗衣服只需要一个电话。至于额外付出的那点生活成本,比如洗衣方面的费用,对于多米尼特这样的教授来说自然不值一提。

    毕竟他现在是赚美元,花人民币,妥妥的人生赢家。

    陈永刚则主动要求送宁孑回寝室。

    显然这位校长也已经憋了一肚子问题,第一个便是:“宁孑啊,你研究的这个技术主要是有什么用?”

    “在危急或某些特殊情况下,引开雷电,以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跟财产安全。”

    没有丝毫犹豫,宁孑便给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只是在陈永刚听来,像是在背书。

    “这个……不是有避雷针吗?”

    “城市里有,别的地方不一定有。尤其是对于一些山区而言,干燥的季节出现雷暴天气是极为危险的。提前对雷电进行引导,能够极大程度的防范山火出现。”

    “哦……所以这个可以申请专利或者提供给相关部门,或者其他什么的?”

    “不行,因为技术还不成熟。”

    “不成熟?我觉得挺好啊……刚才那闪电一下子就打下来了。”

    “那是因为准备充分,而且情况特殊,但实际是这次试验依然存在操作复杂、难度极大、对精度要求极高、危险等级高等等问题,所以只能作为储备技术,暂时并不适宜大规模推广。”

    “嗯,操作复杂?难度极大?对精度要求高?谁说的啊……我觉……”

    “我说的啊!”宁孑侧头看了陈校长一眼,眼神清澈明亮。

    虽然陈永刚其实并不是理科生,他读大学时,学得文科专业。但在高校做了校长,对于基础科研领域其实还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