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 雷声滚滚,一扫浊世

    092 雷声滚滚,一扫浊世 (第1/3页)

    可惜的是,不过评论有多热闹,宁孑都不会去关注直播的,他对自己在视频上是什么形象其实并不太关心。或者说宁孑从小到大,其实都没怎么关注过自己的形象问题。

    否则也不会来京城前,宁晓都看不下去他那身打扮,一定要带着他去改变形象了。

    一个小时虽然不长,却能让他思考一些问题。

    三月虽然不在身边,但留给他的题目却一直长伴着他。

    尤其是在宣布宁孑数学基础课程已经毕业之后,给出的目标跟具体题目难度再次上了一个台阶。

    比如宁孑现在的目标是尝试证明某类NP问题=或者≠P类问题。

    最简单的描述就是某类NP=P?。

    说到这类数学问题,包括宁孑之前解决的NS方程问题,就得从上个世纪元年传说中的德国大数学家大卫·希尔伯特说起。

    这位传说级全能向的大数学家决定相信后人的智慧,于是在1900年巴黎的数学会议上,一口气提出了23个问题。而这23个问题直接成了整整一个世纪全球数学界的主流研究方向。

    甚至针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对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帮助同样是极大的。

    就这样很快一个百年过去了,虽然23个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但新世纪的数学家们坐在一起商量了下,觉得既需要呼应历史,又不能埋没了新世纪成长起来的新一代数学家们的智慧,所以应该在前人的基础上再推出几个问题。只是随着数学在这一个世纪的飞速发展,各种分类越来越细,新时代已经没有一个像当年希尔伯特这样近乎全能数学家有那个资格来向全球数学界提问了。

    但不要紧,在世界超级大国的号召下,克雷数学研究院邀请了曾证明费马大定理的安德鲁·怀尔斯,荣获过菲尔兹、阿贝尔双数学奖的阿蒂亚,美国数学家约翰·泰特,甚至还包括了弦理论创始人物理学家威腾等等一众科学家坐在一起讨论新世纪难题。

    就这样传说中的千禧年七大难题诞生了。NP=P?成为了千禧年难题之首,而已经被宁孑证明的NS方程问题,则同样属于一个困扰了数学家许多年的超级难题。

    当然关于NP=P?也有很长一段历史。

    早在1971年计算复杂理论的科学家斯蒂芬·库克就在其《定理证明过程的复杂性》论文中提到了一类极为特殊的问题——NP-C问题。这类问题有两个特点,首先它必须是一个NP问题,其次任何其它NP类问题都可以归约到这个问题。

    显然这种问题是非常复杂的,事实上当时的学术界一直怀疑是否真的有这种问题存在。

    但牛人终究是牛人,在提出了这类问题后,斯蒂芬·库克还真找到了一个问题,并通过图灵机的方式,证明了他提出的这个问题就属于NPC问题,也就是NP完全问题。

    其定义为“给出一个含有

    个逻辑变量的逻辑表达式,判断这个表达式是否可能取值为真,也就是判断这个逻辑表达式是否是可被满足的。”因为这个定义,所以该类问题又被称作为“可满足性问题”。

    这里不需要管斯蒂芬·库克开了多大的脑洞,反正他通过这种方式证明了他提出的问题属于NPC问题之后,数学界著名的库克定理就此诞生“可满足性问题是一个NPC”问题。

    当斯蒂芬·库克完成了这个开创性的工作之后,次年得到启发的数学家便一连找出了21个NPC类问题。比如大名鼎鼎的“哈密顿循环”、“背包问题”、“三位匹配问题”等等。

    当然最重要的并不是这些问题被发现,而是根据学术界对NPC问题的定义二:任何其它NP类问题都可以归约到这个问题,那么只需要找到任意一个NPC问题中多项式时间复杂度的算法,也意味着能够证明NP=P。

    然而几十年过去,没有一个NPC类问题得到证明,所以主流学术界大都是认为NP≠P的。

    但如果说到证明这个理论,其实偶尔也会有数学家跳出来声称完全解决了这个问题,但不管是关于NP=P又或者NP≠P的证明,从来没得到过数学界跟计算机理论学界的承认。

    当然以三月负责任的教导态度,自然不会将这个问题直接抛给宁为就不管了。

    即便是更高深的数学内容,依然是循循善诱的解决模式。

    这次三月给宁孑出的问题是一个许多玩家都耳熟能详的华容道游戏。

    当然,并不是让宁孑玩这个游戏,而是让宁孑通过之前所学习到知识体系,尝试证明或者设计一种算法,让华容道游戏能快速得到结果的最优解,又或者证明根本不存在有一种通用解或者算法能让这个游戏存在最优解决办法。

    这显然是个非常让人头疼的问题,涉及到群论等诸多数学领域。

    标准的综合性难题。

    也让宁孑几乎不需要任何酝酿便陷入深度思索之中。

    ……

    作为这次复现试验当之无愧的主角,当宁孑接受了费米实验室的远程连线出现了在镜头前,几乎全球所有直播的画面都给了宁孑一个固定的分镜头,即便正式的试验过程还没开始。

    这个做法起码在华夏是绝对正确的。

    互联网具备着天然的放大效应,尤其是当一个人被放大到镜头前,被众人检视的时候。不管是优点还是缺点,都特别容易被瞬间放大。其中最直观,最容易判别的便是,外在形象的美丑。

    这个时代的和平国度给与国民最大的馈赠大概便是可以在网络上自由的表达喜好。

    比如疯狂的颜值党们。帅即正义这种明显不太科学的宣言,市场却是相当庞大的。

    毫无疑问,起码从颜值上来说,宁孑是没什么可挑剔的,或者说绝对符合大众对于人脸的审美。

    不管是五官比例,细节,即便是架上了一副眼镜,也是那英气的脸多了几分儒雅的气质。

    于是让许多科学党们无语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即便为了体现出这是一次科学界的盛世,企鹅视频专门邀请了两位华科院的科学家,在视频直播中讨论人类从古至今对于雷电的认识,雷电形成的原因,以及向大众解释宁孑论文中一些科学术语跟相关研究成果,甚至为了让探讨的内容生动有趣,两位科学家还讲了许多相关的小故事……

    比如已经在网络上引发热议的特斯拉线圈,跟特斯拉其人,比如当年为了研究雷电,做了风筝试验的美国科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

    但当颜值党们涌入直播间之后,证明了这些专家精心准备的内容对于引流并没有什么卵用。

    因为疯狂增加的弹幕内容已经说明了一切。

    “哇喔,果然是太帅了,比照片上还帅!”

    “简直颠覆了我对科学家的认知,所以科学家真的可以这么年轻,还这么英俊的吗?”

    “为什么要把我家宁孑的画面放的那么小?听两个老头子讲课有什么意思?立刻放大画面,我要欣赏那张帅脸!”

    “天啊,谁都别阻止我,我一定要靠燕北体大!”

    ……

    如果对这些弹幕内容不满的话,那就太年轻了。

    因为随着时间推移,闻讯而来的颜值党不断增加,弹幕内容开始朝着更加荒谬的方向发展……

    “天啊,这孩子真俊,请问该在哪里帮他打榜?他代言了什么品牌啊?”

    “强烈建议原地出道吧,宁欧巴!你随便什么会我都买票!”

    “宁孑你为什么要皱眉呢?不开心跟妈妈说,妈妈宠你……”

    ……

    甚至不止是国内网络,即便是在国外网络上,也有无数的惊叹。

    “哇哦,这个男人思考时的样子简直太性感了!”

    “虽然我不太喜欢亚裔,但如果是他出现在我今晚去的酒吧里,想来我不会介意跟他来一次激情的约会。”

    “我喜欢他皱眉头思考时的样子,果然男人认真起来的样子更有魅力。”

    ……

    对于那些因为没法前往费米实验室,所处环境又没有电视,只能通过视频的来看这场直播的科学家来说,看到这样的弹幕无异是种折磨。

    毕竟他们很难将自己带入到这种感觉中去。

    好吧,宁孑看上去的确是挺顺眼的,但那又怎么呢?

    好看能吃吗?

    尤其是那些无脑到认为这位科学家如此英俊,所以那些质疑宁孑的都是在找茬的言论,更是彻底能把人给整无语了。

    无语的人中甚至包括了已经开学的丁雨霖。

    要感谢费米实验室将这次试验复现的时间定在了周三的当地时间早上十点。此时美国还在使用夏令时,华夏时间比费米实验室所在的美国伊利诺斯州快了13个小时,试验正式开始时,是华夏时间晚上九点。

    虽然不是休息日,但对于丁雨霖来说起码是放学之后的时间。

    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宁晓也没有像往常一样在吃完饭后便督促着这个堂妹赶紧去学习,而是跟她一起坐在电脑前看起了直播。

    如果是以前看到这些弹幕,丁雨霖大概会觉得很欢乐,她的大小姐妹们简直太可爱了。

    但换了一种身份,再看到这些言论,竟只觉得辣眼睛……

    尤其是当堂姐开了头后,便一发不可收拾。

    “这些女人太可恨了,就想着占咱们家小宁的便宜!呸,恶心!”

    “是啊,真不要脸呢!咱哥肯定不会喜欢她们这种的,对吧?”

    “那是肯定的。再说了,你哥从小就听我的,他以后如果谈恋爱了,怎么也得过我这一关,这种小妖精,我肯定不会让她们接近你哥的!”

    “嗯嗯,晓姐,那你可得帮我哥把好关啊!对了,姐,你说我哥能成功吗?”

    “这么跟你说吧,你哥打小就有一个特点,一件事哪怕他有百分之九十九的把握能完成,都不会先说出来。只有那种他百分之百能成功的事,才会提前说。所以压根就不需要担心这个,懂了吧?”

    “呼……所以啊,我哥最棒了!”

    ……

    不谈宁家两个女生的同仇敌忾。

    卢正月看到这些弹幕,到是显得挺乐呵。

    连心底那一丝紧张情绪都被这些乱七八糟的发言给搅和没了,只觉得有趣。

    甚至开始考虑也许应该利用这一点,让宁孑在明年体大数学系招生的时候出把力。

    ……

    同样在书房里关注着视频的范振华则早早的将弹幕给关闭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