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 潜移默化

    202 潜移默化 (第1/3页)

    台下暗流涌动,但都已经跟宁孑没什么关系。

    正如他说的那样,这跟世界应该相信科学,起码就目前来说,根据全球自然条件,能够精确控制全球雷电做定点引导本就是件不可能的事情。正如宁孑说的那样,随便拿这个问题去咨询任何一位相关专家,都会给出相同的答桉——不可能。

    所以这件事情当然便是没发生过。至于宁孑的预言为什么这么准?那必然是栽赃了。

    这种事情对于某个国家来说也不是第一次了。而且针对华夏最顶级的科学家这种事情,他们肯定做的出来。报告这么写,的确没什么问题。

    只要大家都默契的不在提起,那这件事就相当于没发生过。

    当然疑惑还是有的……

    宁孑这家伙到底是不是真的有这个能力?

    并不是不相信科学。

    在宁园的天文学论坛之前,如果有人说找到了一大块负质量物质,且还有着反重力跟可融合这两个特点,大概同样会有一群科学家蹦出来说这不科学。套用某人的话来说,科学已经快被玩坏了。

    甚至有人怀疑宁孑打着相信科学的口号在玩魔法。

    当然这种并不唯物的话,是不会在公开场合谈的。

    不管如何,当宁孑展现出巨大的价值,起码已经拥有了他不想回答的问题,没人能从他口中得到结果的自由。

    至于对方可能的报复,那是三月需要操心的事情。

    宁孑需要忙的事情还有很多,表现出的强势终究是需要实力来支撑的。

    这个时代的实力又主要靠能拥有别人没有且极具威慑力的东西。这也直接导致宁孑很忙碌,三月提供的资料需要整合,这甚至一度没时间去思考已经快要找到答桉的难题。

    当然也还好有三月的辅助。

    一万亩大型科研基地的实验大楼并不是白建的,从双旦大学跟其他高校招揽的那些华夏高端研究员们自然也要充分利用。围绕着充分利用负质量材料跟自行走机器人的资料,宁孑在三月辅助下,正将这些资料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课题,通过发布任务的形式,丢给数以百计的实验室。

    这些实验室接了任务之后,则需要在考虑这个时代工艺水准的前提下,在实验室给出这些技术工业量产的可行性分析跟报告。

    这是一个相当繁琐的工作。

    毕竟三月保存的许多技术资料并不能直接用,原因无他,毕竟其资料中许多技术细节是建立在数十年打造的工业基础之上的。最优解并不一定适合这个时代,这部分技术细节必须得单独挑出来,让现在的研究员跟工程师们想办法解决,尤其是得想办法解决那些量产方面的问题。

    没错,研究中心发布的任务都是直接跟工厂结合的。出了实验室成果只能拿到一部分积分,实验室成果出了之后研究中心会启动程序跟相应的企业展开业务洽谈,谈好之后实验室就得派人去厂里盯着,从试生产环节到正式生产环节全程参与。协助厂里的工程师解决量产技术问题,才能拿到所有奖励。

    真要说出起来,这要求明显过线了。

    但宁园给的的确足够多,积分达到晋级要求不但能兼并扩大别人的实验室,增添各种设备,拿到丰厚的奖金跟自主研究资金支持,还能在每三年一次的综合评定中,总积分在前百分之二十的研究员还能直接被宁园推举为院士。

    尤其是最后一条,对于诸多年轻科学家来说绝对是极为诱人的奖励。

    毕竟以宁孑目前在学界的地位,是有资格给出这种承诺的。

    都在一个圈子混,大家的消息都很灵通。今年增补院士其实已经开始,已经开始传已经很多年都不问外界世事的老院士今年都专门写了推荐信,至于是推荐谁,就不用说了。

    现在唯一的疑问是这次宁孑是上院士还是上双院士。后者的可能性很大,因为科学院跟工程学院都觉得宁孑可以入选。

    事实也的确如此。

    作为最年轻的菲尔兹数学奖跟图灵奖获得者,如果不能加入科学院,那科学院就是笑话。同理,宁孑在实验室里还做出了一系列成果,不管是硅碳异构三维芯片,还是庞大的负质量材料,都足以让他纳入工程院的视线。

    毕竟材料学、计算机学科这一类都能归属于工程技术学科领域。

    作为未来华夏最年轻的双院士,以及在其多面研究领域都都能一言九鼎的成就,宁孑未来想要推荐谁为院士,反对的人肯定不会太多。

    更不用说获得成就之后还能重新分配住所,提升居住环境,等等针对家庭的奖励措施了。

    说白了,科研人员也是人,是人都有着对名利的追求。

    能出成果,还能拥有未来,足以让所有实验室负责人做事时都动力满满,哪怕是带学生都认真专注了许多。因为在这里导师不需要花费精力出去跑项目,甚至宁园也不建议导师去跑项目,不管是想要赚钱还是想要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