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设粥建棚

    第11章:设粥建棚 (第1/3页)

    清溪县内主要河流有两条,分别是塞岭河与伏春水。

    因为古时候伏春水清澈见底,故得清溪之名,不过自数百年起,伏春水就已经不再清澈。

    清溪这场旱灾,伏春之水早就已经见底,塞岭河源头不在清溪县境内,自高山之巅流淌而下,河道曲折婉转,又经过不少山谷高岭。

    想要将塞岭河与伏春水打通,可以说非常困难。

    不过,陈逢既然有这样的提议,自然不是胡说八道。

    “也罢,只要能解决灾患,来年倾力打通两条河道也并非不可能之事,”

    想到自己的前途,李知风咬咬牙决定,“幸运的是当年陆县令就经营过此事,县衙内保存有当年的图纸,我们只需接上当年的工程便是。”

    这便是陈逢的依仗。

    清溪经常遭旱,时常缺水,上任县令便有这样的想法,也付出了行动。

    只不过才开了个头便被调走,李知风上任后没有接手这件事,荒废至今。

    当然,像今年清溪这般的大旱,实属罕见。

    “大人英明,”陈逢毫不犹豫送上马屁。

    李知风看着他,“陈县尉,本县如此相信于你,你可不要令本县失望。”

    “是是是,”

    陈逢道:“只要大人在允诺下官几件事,下官一定保证不出纰漏。”

    “什么?还有?”

    “嘿嘿,小事,剩下的都是小事。”

    “行吧,你说,”李知风已经无语。

    陈逢道:“第一,平抑市场粮价,第二,移民就栗,第三,还需劳烦县尊大人向百姓承诺,势必剿灭雷震天一伙悍匪,补偿所欠粮食,第四,引水之事也要劳烦县尊大人先行动员,然后下官再去游说。”

    所谓移民就栗,就是组织灾民转移到粮食多的地方去。

    这很适用于清溪这种交通不便,粮食运输困难的地方。

    至于剿匪,现在自然只是说说。

    李知风也明白,因此没费陈逢多少口舌他便答应了下来。

    ,,,,,.

    得到了种种承诺的陈逢,没有立即去劝说灾民,而是前往县尉房。

    刚刚接到命令的方山还在原地打颤,便听见陈逢到了。

    立马弯下倨傲的脊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