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九章 难就难在这多一步

    第三百五十九章 难就难在这多一步 (第2/3页)

 “我觉得老师说得很对,这么做好像真的可行。王学士说民不加赋而国用饶,意在表示新法不与民争利,但是许多人都不相信,认为这是与民争利,法制之法就是捍卫个人正当权益,利用法制之法,不就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吗?”

    “不对不对。”

    “什么不对?”

    “我们在讨论均输法时,这重点其实不在打压那些奸商,而是认为今日可以夺商人之利,明日就可以夺你我之利。那么...这法制之法适不适用奸商呢?”

    “当然适用,奸商也是四民之一。”

    “如果以法制之法为先的话,这均输法就是不对的呀,奸商也能够捍卫自己的正当权益。”

    “不对不对,奸商的利益就不是正当权益。”

    “咋就不是了,人家又没有违法。”

    “但违反道德。”

    “这个正当到底是以德为标准,还是以法为标准?”

    “还是老师说得对,要是真这么干,咱们真是一个问题都解决不了啊。”

    原本大家思路被张斐捋的很清晰,但是这一讨论,又变得很是迷茫。

    感觉这课又是白上了。

    ......

    虽然大家都是奔着吵架来的,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大家都在认真听课。

    既然大家都这么认真,怎么也得讨论讨论啊!

    关键,这堂课给了革新派保守派提供一个缓和的方案。

    赵顼自然也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作为君主,就还是希望平衡,而非一家独大,于是他又将这些宰相请到行宫去。

    “诸位怎么看?”

    赵顼问道。

    富弼点点头道:“这堂课还算不错,是很好的解释清楚了上课堂所遗留下的问题,证明上课堂,张三并非是在故弄玄虚。”

    吕公着、司马光、文彦博不禁看向富弼。

    有吗?

    他们都还沉浸在张斐解题的思路上。

    唯有王安石点了点头。

    赵顼也有所惑地问道:“富公此话怎讲?”

    富弼道:“上堂课所惑,什么是法制之法,为何要以法家之法为戒,儒家之法为何优于法家之法,以及三者是何关系。”

    王安石道:“其实这些问题的答桉都是同一个,那就是法制之法。”

    “介甫所言不错。”富弼笑着点点头。

    赵顼疑惑道:“不对呀!张三说要以法家之法为戒,其原因是不可逆,而非是法制之法。”

    富弼道:“这只是欲盖弥彰,官家可还记得他最终的解释。”

    赵顼点点头。

    富弼道:“但如果是将法家之法代入其中,就不难发现,他的这个解释其实是不成立的。因为法家之法为得是君主利益,为得是国家利益,而百姓不在其中,这也是法家为何而亡的原因。

    而法制之法是捍卫个人正当权益,以此来论,在法家之中,是不可能存在法制之法的,故此他必须要否定法家之法。”

    王安石补充道:“而儒家之法是以仁政为先,仁政就是君主宽仁待民,结合起来就是为国为民,唯有治国理念拥有为民思想,法制之法才能存在。”

    说到这里,他呵了一声:“那小子认为儒家之法胜于法家之法,其原因就在于儒家之法是可以与法制之法并存,而法家之法是不可以的,他其实还是在夸他的法制之法。”

    富弼点点头,又道:“法制之法就是捍卫个人正当权益,但这简单的一句话,却能够解释清楚百家之利弊,唯有一门思想才能够做到这一点,这其实就是一种全新的思想。”

    大家这才恍然大悟。

    法制之法是什么?

    法家之法、儒家之法、法制之法三者的关系。

    为何要否定法家之法?

    又该以谁为先?

    这都是上堂课遗留下的问题。

    虽然这堂课张斐并没有针对这些问题一一解释,但是其实全部都解释清楚。

    赵顼问道:“若依此法,可解国之弊政?”

    “不可以!”

    王安石非常果断地回答道。

    “为何?”

    赵顼稍稍一愣:“张三说得好像很有道理。”

    王安石道:“敢问官家,何谓正当权益?”

    赵顼顿时呆若木鸡。

    这问题真是一针见血。

    王安石又道:“仁政是君主对百姓的宽仁,依据是儒学,就看君主的取舍,而法制之法,是百姓对于自身利益的捍卫,如果推崇此法,百姓可能连交税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