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七章 文武与法(十二)

    第五百二十七章 文武与法(十二) (第2/3页)

是当时的最高机密,是代表朝廷当时真正的打算,如今在场所有人,可都没有资格参与的。

    郑獬虽然全程参与,但他也只是谋士,不是决策者,真正决策肯定还是皇帝和宰相们。

    当时朝廷的决策,到底是什么,韩琦的供词就是最具权威。韩忠彦谨慎地思忖片刻,才道:“根据家父所言,其实当时朝廷内部,并没有一个十分明确的决策,但是基本上是打算放弃绥州。”张斐问道:“韩判官此言,我不是很理解。”韩忠彦解释道:“当时家父在得知此事后,最初是认为既然已经拿下绥州,就不应该再退回去,且不说绥州地理位置关键,关键这会令西夏认为我大宋过于软弱,可能会得寸进尺。但是朝中一些大臣都认为绥州孤绝难守,主张放弃,后来家父也答应放弃绥州,但这不是最终决策,官家还是让家父先前往陕西,查明情况再做最后的定夺。”这与郑獬的供词,就有明显的区别,可见权力不同,若看见的也是不同。

    当时商议的结果,就是主张放弃的一方,占得优势。但是郑獬所看到的是,财政困难,不应与西夏爆发大战,此乃非常冒险的。

    然而,韩琦所看到则是,则是争议在战略上能否守得住,这足以证明,郑獬并没有参与到最高决策圈。

    张斐低头看了眼文桉,道:“但结果朝廷并未弃守绥州。”韩忠彦点点头,道:“那是因为家父来到永兴军后。”说到这里,他又看向坐在旁边的郭逵,

    “郭相公认为不应弃守,极力主张经略绥州,而在郭相公的劝说下,以及家父对当时战局的观察,认为绥州是能守住的,故而决定采纳郭相公的建议,并且调集粮草支援绥州。”张斐问道:“韩相公观察到了什么?”韩忠彦道:“首先,是在于折继世将军提前部署精锐于大理河,数败从银州前来救援的敌军,这使得延州的右翼无忧,并且当时种将军已经重创敌军主力,抵达晋祠,占据险要地势。基于这些情况,家父判定折将军在我军右翼的部署,是足以为绥州赢得时日,只要加驻绥州城,巩固横山天险,那便无忧矣,同时还能够确保延州的安全。”张斐问道:“韩相公可知之前发生的事情,也就是陆知府传令种副使退守青涧城?”韩忠彦点点头道:“知道。”张斐道:“依韩相公的判断,在当时的情况,如果种将军退守青涧城,会否对折将军造成影响。”韩忠彦道:“家父认为,可能会造成影响。”张斐道:“可否仔细说说。”韩忠彦道:“如果说敌军夺回绥州就立刻停止攻势,那么就不会影响到折将军方面,但如果敌军顺势发动,对延州的进攻,那么折将军就可能会面临腹背受敌,情况将会非常不妙。”张斐又问道:“根据韩相公对当时局势的判断,如果西夏首领李谅祚没有去世,会否引发我国与西夏的大战?”韩忠彦点点头道:“极有可能,而且家父也不赞成在当时与西夏爆发战争,不过家父也认为,当时的局势还是可控的,毕竟我们与西夏一直都有使臣来往。即便爆发战争,只要加筑绥州天险,西夏方面也无法轻松突破我军防线,最终还是要谈判,而若绥州在我们手里,在谈判上,我们是能够占据优势的。退一步说,即便要弃守,家父也认为当时绝不是弃守的最佳时机,因为当时西夏方面已经发动攻势,一旦弃守,我们无法判定,西夏会就此罢手,还是会趁势发动进攻,而这也会严重影响到我军士气。”张斐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