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四章 问答会

    第六百二十四章 问答会 (第2/3页)

庭周边现在已是郁郁葱葱,鸟语花香。

    院内院外是人山人海。

    不单单是百姓,所有的官员、地主全部来了,虽然韩绛稳住了官府的权威,但是公检法已经是深入人心,他们的一举一动,还是关乎着每个人的利益。

    韩绛也没有说不理会公检法,他只是要运用官府优势去压制住公检法。

    今日他也是亲自到场,很快就被官员们给围住。

    吕公孺双手没入袖中,向四周官员问道:“这问答会到底是什么意思?”

    蔡延庆回答道:“据说就是回答百姓提出的一些问题。”

    吕公孺又好奇道:“可是他为何这么做?”

    蔡延庆摇摇头,“这我也不大清楚。”

    何春林轻轻哼道:“那张庭长就爱哗众取宠,蛊惑民心,他们当初就是靠着污蔑官府,来彰显自己的公平正义,骗取百姓的信任。”

    韦应方他们也都纷纷点头。

    韩绛皱眉道:“你们就不会这么做吗?”

    何春林委屈道:“韩寺事明鉴,下官还肩负着朝廷交于的重任,这谈何容易啊!”

    言下之意,我们要成大善人,朝廷也不会让我们当这官了!

    公检法又不帮着弄钱,只需要顾着公平、正义,那当然简单啊!

    韩绛哼道:“你这纯属借口,青苗法本是为国为民,你们却弄得失尽民心,还有你们之前的盐债、盐钞,以及制盐的改革,如今都深得百姓推崇,本也是获取民心的好政策,且与皇庭无关,但如今在百姓看来,却是皇庭逼着你们这么做的,我真不知道是该说你们蠢,还是夸你们个个是高风亮节,淡泊名利。”

    这一番话下来,何春林他们当即沉默了。

    回想一下,好像还真是如此,这些政策都执行的非常顺利,百姓大为收益,而且全都是他们官府出台的,结果百姓全都感激公检法去了。

    这.!

    为什么会这样?

    现在他们自己都有些想不明白了。

    吕公孺、蔡延庆、王韶等人皆是笑而不语。

    他们心里对此都是心如明镜。

    正聊着,忽闻有人道:“来了!来了!”

    韩绛他们回头看去,只见张斐、曹栋栋、苏辙这公检法三大巨头谈笑风生地从大堂里面行出,个个年轻俊朗,气质非凡。

    十分养眼。

    甚至都让韩绛、元绛、吕公孺等人心生落寞,自己老了啊!

    看到外面人山人海,曹栋栋顿时是心花怒放,低声道:“张三,如这种问答会,应该经常举办才是。”

    张斐笑道:“我带着你们办几次,到时你们就自己开,而且你们警署应该是最常开的。”

    曹栋栋急急问道:“怎说?”

    张斐道:“因为你们警署是最常与百姓打交道,且冲突也是在所难免的,一些百姓关心的事情你们都可以开这问答会,来解释其中缘由,以求避免不必要的误会。”

    曹栋栋眼眸一转,“明白!明白!”

    苏辙偷偷瞄了眼这厮,暗笑,你这纨绔,可真是好出风头,一旦这问答会成为惯例,那你们皇家警察也必将束手束脚啊。

    交谈间,三人来到庭台。

    不过这庭台稍稍改变了一下,就是用黑布盖住了上面的庭长席,三人是坐在第二排,也之前就是四小金刚坐得位子。

    这就是为了给大家一个更直观的印象,公检法是平等关系。

    入座之后,等到外面渐渐安静下来后,居中的张斐就朗声道:“关于今日的问答会,将会成为我们公检法的惯例制度,原因有二,其一,由于我们公检法是一种全新的制度,很多百姓对此并不了解,这种问答会,也是为求增加百姓对于公检法的了解,包括皇家警察是如何查案,检察院又是如何行驶检察权,我们皇庭的判决解释。

    其二,则是为增加透明度,这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肯定也有犯错的时候,但较之一般人,我们应该更快速的改正,以免造成更大的恶果,而增加透明度,就是为了确保,我们一旦犯错,能够得到及时的反应,以及保持与所有人的沟通,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误会。”

    不少官吏闻言,是嗤之以鼻。

    小儿行径!

    装模作样!

    漂亮话谁不会说,但关键能否做到。

    你现在说得话,到时也只会让你骑虎难下。

    此非为官之道啊!

    吕公孺不禁感慨道:“此子胜于吾辈!”

    郭逵低声问道:“吕知府何出此言?”

    吕公孺叹了口气:“郭宣抚使可想想,今后军中若是规定,定期随时解答士兵们的疑惑。”

    郭逵低眉思索半响,摆摆手:“那我可做不到。”

    哪个士兵少了一点军饷,然后就提出疑惑,这怎么回答,自古以来,都是讲究层层剥削。

    这就不能解释。

    吕公孺道:“我也做不到啊!”

    韩绛小声向元绛道:“看来这小子还是一点未变,喜欢出人意表,标新立异。”

    元绛点点头。

    韩绛又道:“你今后可得小心一点,与这小子合作,永远是喜忧参半啊!”

    元绛叹道:“我都已经习惯了。”

    “真是难为你了。”

    韩绛呵呵笑道。

    又听张斐说道:“但由于人数太多,如果当面一一问答,可能在过程中会损耗不少时间,于此,我们委托法援署,去征集大家的问题,来进行解答。

    当然,这些问题肯定也是经过筛选的,因为时间有限,我们只能回答一些关键,涉及多数人,且我们能够回答的问题。我们无权代替其它官署回答问题。

    下面就是回答时间,先由我们皇庭开始。”

    说着,他拿起一份文案,看了看,然后微笑地看着大家,“看来大家对于之前青苗钱的事,还是非常关心。其中主要问题就是,一些大地主没有依照当初的约定,以一分五的利息借贷给乡民,以及皇庭为何要驳回官府的起诉,皇庭为什么不督促那些大地主执行约定。”

    百姓们是频频点头。

    而那些地主怎么神情忐忑,这个坎就过不去是吧。

    张斐念完之后,放下文案来,又看向大家,“其实关于这些问题,皇庭有向外解释过,今日我再系统性的解释一遍。

    让我们先回到那场官司,那官司的起因,就是一些乡绅和一些地主借宗法达成一个约定,规定他们乡里的人只能以一分五的息借贷。然后官府下达禁令,禁止他们这么做,原因是官府认为这个约定是针对朝廷颁布的青苗法。

    最终皇庭的判决,是官府的禁令无效,但也仅此而已。这个判决带来的原则,就是官府无权禁止任何人与任何人达成一份合法的约定,不在于他们的目的是什么,无论他们是不是针对官府的政策,这个并不重要,且也不涉及这份约定的内容,只要合法就行,就如同我们的判决一样,官府无权干预,皇庭也无权干预,因为这只是私人之间的约定,大家明白了吗?”

    不少百姓是稍稍点头。

    张斐又继续说道:“如果有地主没有有效的遵循约定,亦或者说直接违反约定,也只有参与约定方才能够对此起诉。这就好比一份买卖契约,其中一方没有遵守契约,如果另一方无所谓,不追究,其他人就无权干预,也包括官府在内。

    这就是皇庭为什么要驳回官府的起诉,因为官府不是其中的参与方。同样的道理,乡民也不是参与方,虽然某些的地主所作所为,可能会影响到乡民,但乡民也无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