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八章 身在曹营心在汉

    第六百二十八章 身在曹营心在汉 (第1/3页)

    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基于这格局和利益的不同,大家所看到的不一样。

    无论是河中府的官员,还是那些士大夫、大地主,他们都认为税务司才是那把杀人的凶器,因为朝廷所期待的是改善财政,只有这一点。

    这个认识当然是非常准确的。

    但是他们忽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计划,就是他们现在手里拿着的盐债和盐钞。

    税务司的改革,虽然也有可能会让税收增长,但不管怎么说,维护的也就只是基本盘,因为国家的基本财政就是税收,本来就是应该收的,只不过新税法变得更加均衡,而不是往死里去压榨穷人,要从富人多收些回来补贴。

    那些大地主见到的是,自己的违法行为,可能会被发现,因此要想办法反抗。

    但他们本就应该依法交税的。

    这是再正常不过了。

    但王安石可是奔着开源来的,得需要经济增长。

    盐债和盐钞就是经济增长的催化剂。

    此外,盐债和盐钞还能够弥补公检法发展受限的缺陷,如今公检法在河中府都拼杀一年才慢慢站稳脚跟,是不可能一下子就扩张到整个陕西路的,其它州府税收不可能增多,光凭一个府能够贡献的财政是非常有限的。

    但是盐债和盐钞是覆盖整个西北地区的。

    因为大量的盐债、盐钞都是发到边军州地区,然后那些商人再拿着盐债、盐钞来河中府换盐。

    这就突破了公检法的局限性,而公检法又掌握解州这个核心产盐区,给予盐债、盐钞保证。

    只不过那些大地主在乎的只是自己的利益,他看到就是税务司,是全然没有发现,其实最近官府是在加大力度发放盐钞。

    俸禄全部改为盐钞,那边水利,以及牢狱的建设,也都是支出盐钞。

    以及那些盐商拿着盐钞来到河中府,发现手中盐钞什么都可以买,他们也在使用盐钞。

    大量的盐钞涌入市场,但同时那边税务司、公检法为盐钞背书,已经有很多人用盐钞缴纳契税,这信用度就变得非常坚挺,大家拿着盐钞心不慌,反正是要税的。

    然而,整个陕西地区都缺乏货币,这也是当地经济萎靡的一个原因,因为以物易物总是比较难的,所以盐钞的货币化,是极大的刺激经济发展。

    除了商业的疯狂,农田里面也正在进行疯狂的收割,而且妇人是占绝大多数,因为他们的丈夫正在帮官府干活,赚取这期间的口粮,虽然非常非常艰苦,但她们是充满着干劲,即便已经是累得够呛,因为他们认为好日子就在前面,只要度过这个难关。

    他们都已经在畅想明年。

    明年他们就不需要缴纳太多税,如果身上还没有债务的话,那么就有余粮度过这青黄不接,这闲暇还能上城里务工,生活将会变得越来越好。

    其实对于大多数百姓而言,不怕苦,不怕累,别说什么996,就是997,也无所谓,他们就怕绝望,一旦给他们盼头,就是再苦再累,他们都能够熬得住。

    而就在这期间,税务司也在针对收税工作进行部署中,法学院的学生是全员出动,同时河中府律师事务所,以及各书铺都派出不少人免费相助。

    那些书铺派人帮忙,可不是为了做善事,也不是为了巴结税务司,他们都知道,税务司是没法巴结,他们这么做,纯粹就是为了自家买卖,因为他们都知道,这里面肯定会产生纠纷,他们都为求第一时间得到更详细的消息。

    秋日已经到来,在这秋高气爽之际,许多文人也纷纷来到郊外,但今年他们无暇关注那秋日的风景,多半是将目光放在税务司的收税点上。

    范镇与苏辙也结伴来到郊外一个收税点。

    “终于要来了呀!”范镇显得有些忐忑不安。

    苏辙瞧他一眼,不禁笑道:“看来我们公检法还有漫漫长路要走啊!”

    范镇疑惑地看着他,“子由何出此言。”

    苏辙笑道:“如今可不是打家劫舍,亦或者增添苛捐杂税,只不过是依法收税,可即便如此,尚且让范学士如此不安,可见我们公检法还有很多方面要完善啊!”

    合法的事,你都这么不安,这肯定是执法部门的问题。

    范镇抚须一笑,“路其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

    可说罢,见苏辙没有回应,又瞧他一眼,只见他眺目远方,不禁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咦?那边怎么这么多人?”

    苏辙道:“会不会是在交税?”

    范镇摇摇头道:“不可能,这里是专门针对那些普通自耕农的,而目前许多粮食都还未收上来,怎么会有人来交税,税务司也是规定在半个月后,才正式进行申报税务的。”

    说到这里,他眉头一皱,“不会是出事了吧。”

    到底这回安排了许多年轻学子来这里做事,他们可是没有什么经验的。

    于是二人快步走了过去。

    来到那仓库的门前,发现一个个赤脚农夫站在空地上,踮着脚尖,翘首以盼,似乎显得很焦急。

    苏辙瞧他们一些人手里拽着盐钞,不禁问道:“这位大叔,你们是在交税吗?”

    “嗯。”

    那大叔都没有看苏辙一眼,目光一直锁定在最前方。

    苏辙与范镇相视一眼,于是又去到队伍的前面,但见两个年轻人坐在一张长桌前,周边还有三五皇家警察在巡逻,维持治安。

    这两个年轻人范镇认识,就是法学院的学生黄志博和王宗瑞。

    “范学士,苏检察长。”

    二人见到范镇和苏辙,正欲起身行礼。

    范镇赶忙压压手,示意他们不用行礼,又问道:“如今不是还在准备阶段吗?怎么你们就开始收税了。”

    王宗瑞回答道:“原本我们是在准备,但是这附近的村民总是要来交税,后来税务司就让咱们开始收税。”

    苏辙又看向那些农夫,“这粮食都未收上来,你们为何急着交税。”

    那农夫忙道:“反正都要交,不如早交,俺这心里也安稳一些。”

    范镇好奇道:“可是粮食还在田里,你们哪来的钱。”

    “这是俺最近干活赚来的,俺可没偷没抢。”那农夫双手护住手里的盐钞道。

    忽闻后面传来议论声,“前面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